第三十三回 罪過猛(2 / 2)

一日,王羲之與友人遊曆至王罕嶺上馬峧,行至半山,忽聽草叢內傳來虛弱的“猛~”的類似牛哞的叫聲,遂撥草細看,見一小獸被困荊棘叢中,狀若牛犢,形似馬駒,頸下多一小腿,憶起書中嚐道:“狗生獅子豬生象,馬生麒麟牛生猛。”此四種動物絕世罕見,於是披荊斬棘,將猛帶回住處命馬夫好生照料,不出三月,猛已如水牛大小,王羲之聽馬夫報告,前往觀看,誰知猛竟通人性,拿大腦袋親熱的拱著王羲之,王羲之喜愛之至,因猛體形,試著爬上猛背駕馭,猛初被人騎難免受驚,慌忙間王羲之抱住猛的頸,雙手更抓住它頸下小腿,猛瞬間騰雲駕霧,片刻後竟飛到了京城,正巧王羲之已定神,放開了猛頭頸下的小腿,猛便乖乖的落地,自此,王羲之掌握了駕馭猛的方法,白天在京城上朝,晚上便回家過夜,隻是政務繁忙,每日早出晚歸未敢驚動老母,而老母親時常半夜被王羲之驚醒,先覺得是自己幻聽,後以為是進賊,但家中東西也從未變少,疑慮心和好奇心越來越重,終於在一天晚上撞上騎猛歸家的王羲之,老母八十多歲也沒見過這般怪物,在經過王羲之解釋之後方才知曉原委,然而老人家好奇心太重,京城那麼遠,坐馬車都要幾天,王羲之能一天之內來回,便要王羲之把猛給她騎騎,既然老母要求,王羲之自然不敢推辭,說道:“騎上猛後抓住它頭頸前的小腿,猛就能飛起……”誰知道老母還沒等王羲之說出下半句就已經騎上猛飛走了,王羲之當下懊悔之餘悲從心來,哭喊著“罪過猛,罪過猛,害我失去娘!”哭聲驚動四下,百姓聽他哭的真切悲傷,紛紛在遇到難以言語的悲傷時效仿著喊“罪過猛”。(注3)

秦宗堯心底閃過這個故事,看著怪物的屍身,喃喃道:“這莫非就是猛?”雖帶疑問,但心底的迷霧早已撥開。

狂刀耷拉著雙手,感受著秦易為自己不惜餘力的灌輸真氣,心底一陣感動,但是這杯水車薪的事,不但於自己絲毫無用,還可能傷及主人的家人,狂刀即便再狂,又如何受到起?當即脫離秦易,轉向秦殛微微笑了一笑,道:“主人,我這傷絕不足以傷及性命,隻是短期之內難以痊愈,請恕我暫時不能保護你了。”

秦殛聽罷,並未多有言語,隻是上前,在秦易驚奇的目光中撫了撫狂刀麵頰,輕聲道:“去吧,好好療養。”

狂刀頹然的眼神,在這一瞬間,再次變的精神奕奕,“後會有期!”話音剛落,身影已彈飛出去,漸漸消失在四人眼簾外的夜幕之中。

“多謝主人!”秦殛心中傳來狂刀的言語,帶著感激與激動。

注1:此處所說剡縣便是前文所提嵊縣,剡縣為東晉時期地名,本人多次翻閱當地縣誌作地名考據,共有三次在剡縣與嵊縣之間來回變動,前文所提的秦始皇改剡縣為嵊縣乃第一次,後有劉秀建立東漢時恢複剡縣;隋末唐初地方割據再次將地名改為嵊縣,三年後唐高祖統一全國,改回剡縣;宋徽宗年間方臘起義,本地有個仇道人率眾響應,後被鎮壓,越州統帥上表朝廷,請奏改回嵊縣,詔從之,自此,嵊縣一名定下,直至95年改稱嵊州

注2:山水詩派創始人,王羲之獨女王孟薑,嫁南陽劉暢,生女劉氏,即為謝靈運之母。

注3:本地盛傳的民間傳說故事,因篇幅原因隨便寫了寫,常聽老人說,也曾在小學鄉土課上聽老師講,對本地人影響很大,甚至在金庭王羲之故居的屋瓴上,還安置了王羲之騎著猛的雕塑。“罪過猛”這句話至今流傳,意諭悲傷,常用在親人離世哭喪,或者鄰裏間討論不幸的時候,現在相當於“太可憐了”之類,如哭喪時說“罪過猛,我媽一輩子都辛辛苦苦,現在都沒機會享福”,朋友鄰裏間“罪過猛,那個誰誰誰股票虧了多少,債都還不起”之類。當然,這麼個民間傳說也僅僅是傳說,王羲之移居嵊州已臨近退官之時,何況王羲之七子一女,若說好奇心,老人又怎麼比得過孩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