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序(1 / 2)

前些天,老戰友方瑞同誌,把他最近撰寫的有關《紅樓夢》研究的幾篇論文給我看。我們很驚奇,一個從事技術工作一輩子的人,怎麼突然搞起艱深的“《紅摟夢》研究”來了,令人不可思議。在 我們仔細地閱讀了他的作品之後,頗為他的作為所感動。七十七歲的高齡,為此確是不易。精神可嘉之餘,覺得他的文章,還真頗為可取。

我們三人,在戰爭年代,都是活躍在前線的文工團員。和平時期,各自開始從事自己的專業。五十多年來,雖各自在不同的工作崗位上忙碌,而友誼總是聯係著我們。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初,他開始改做技術工作,一直到九十年代離休,在技術崗位上幹了四十多年。他在技術工作上,是很有些成就的。四十年刻苦鑽研,發表過多篇較高水平的專業論文,而且有兩 個工業產品的主要的《國家標準》,出自他的筆下。這都是他的聰明才智和在事業上的奮進精神之所致。

我們對“《紅摟夢》研究”,從未有過接觸,隻是由於工作性質的關係,對《紅樓夢》研究的基本情況也常有耳聞。自清乾隆朝《紅摟夢》問世以來,研究派別迭出,研究結論紛呈,頗為壯觀。隻 是看了老戰友的文章,覺得很有一些特殊的新鮮感。他獨辟蹊境,極盡苦心,竟然探討出《紅樓夢》中諸多的從未見諸報道的新意。

《紅樓夢》中的“秦可卿問題”,由於多年來諸多方麵“錯解賈珍”,致使廣大讀者陷入迷途。不但對其情節誤識,而且對於曹雪芹書中第五回寫給秦可卿的《判詞》和《曲詞——(好事終>》,多 少年來,多少人都解釋得籠籠統統,不得要領,沒有闡發出曹雪芹的本意,實在是非常遺憾的事。方瑞同誌的獨特新解,對《紅樓夢》研究,實在是一個難能可貴的貢獻。

方瑞同誌的研究方法,我認為基本上是正確的。隻是由於曹雪芹在《紅樓夢》行文中,多采用“隱寫”的手法,欲對其解讀,就免不了“猜測”、“附會”,我很擔心他在這方麵的失誤,若如是, 就難免貽笑大方了。

方瑞同誌書成,囑我們——在他從學生轉為解放軍戰士時最先相識的老戰友,為其寫上幾句評語,是為此序。

解放軍軍事科學院研究員

李英

解放軍藝術學院研究員作曲家傅晶

2005年5月1日序

前些天,老戰友方瑞同誌,把他最近撰寫的有關《紅樓夢》研究的幾篇論文給我看。我們很驚奇,一個從事技術工作一輩子的人,怎麼突然搞起艱深的“《紅摟夢》研究”來了,令人不可思議。在 我們仔細地閱讀了他的作品之後,頗為他的作為所感動。七十七歲的高齡,為此確是不易。精神可嘉之餘,覺得他的文章,還真頗為可取。

我們三人,在戰爭年代,都是活躍在前線的文工團員。和平時期,各自開始從事自己的專業。五十多年來,雖各自在不同的工作崗位上忙碌,而友誼總是聯係著我們。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初,他開始改做技術工作,一直到九十年代離休,在技術崗位上幹了四十多年。他在技術工作上,是很有些成就的。四十年刻苦鑽研,發表過多篇較高水平的專業論文,而且有兩 個工業產品的主要的《國家標準》,出自他的筆下。這都是他的聰明才智和在事業上的奮進精神之所致。

我們對“《紅摟夢》研究”,從未有過接觸,隻是由於工作性質的關係,對《紅樓夢》研究的基本情況也常有耳聞。自清乾隆朝《紅摟夢》問世以來,研究派別迭出,研究結論紛呈,頗為壯觀。隻 是看了老戰友的文章,覺得很有一些特殊的新鮮感。他獨辟蹊境,極盡苦心,竟然探討出《紅樓夢》中諸多的從未見諸報道的新意。

《紅樓夢》中的“秦可卿問題”,由於多年來諸多方麵“錯解賈珍”,致使廣大讀者陷入迷途。不但對其情節誤識,而且對於曹雪芹書中第五回寫給秦可卿的《判詞》和《曲詞——(好事終>》,多 少年來,多少人都解釋得籠籠統統,不得要領,沒有闡發出曹雪芹的本意,實在是非常遺憾的事。方瑞同誌的獨特新解,對《紅樓夢》研究,實在是一個難能可貴的貢獻。

方瑞同誌的研究方法,我認為基本上是正確的。隻是由於曹雪芹在《紅樓夢》行文中,多采用“隱寫”的手法,欲對其解讀,就免不了“猜測”、“附會”,我很擔心他在這方麵的失誤,若如是, 就難免貽笑大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