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婆媳母女(1 / 2)

林夫人想把桂哥兒抱到身邊養育。

肁氏太急了,什麼都要十全十美,眼裏揉不得沙子,這原本也沒什麼,可作為唐家的宗婦、軼哥兒的妻子就有些不夠寬容。

這世上什麼樣兒的人沒有?總不可能事事皆如人意。

這樣的要強又不給人留餘地,不要說外頭的,就是家裏人也能叫她都得罪完了。

二房三房不爭氣,侯爺一味的護著,如今也不過是那個德行,肁氏不和她們來往也無所謂,可王氏那邊兒她也瞧不上,就有些問題了,哪知她何止是瞧不上,根本是把人家當對手當仇敵了,如今的長房明顯是能給軼哥兒當助力的,她也把人得罪了。

叫林夫人恨不得打開她腦袋看看是不是一根筋通到底。

雖說朝廷對父子兄弟同朝為官的向來都是捧一個壓一個,可軼哥兒世子位在手,天然就比唐輜站得高,慢慢兒合計就是,軼哥兒還年輕,跟他大哥差了十幾歲,急得什麼?她倒好,聽了不知誰的幾句攛掇就要把長房趕出去。

她眼裏有誰!

若是桂哥兒長大了也和她一樣的脾氣,一樣的能闖禍……林夫人覺得自己死都不能閉眼。

但是桂哥兒還小,還有大把的時間細心教導,和桂哥兒相比,她更擔心兒子。

她的軼哥兒一出生便是貴胄公子,從小精心教養,文武皆通,何懼長房?

林夫人當初盡管也是唐家八抬大轎明媒正娶來的,可她是繼室,當時侯爺膝下已經有了好幾個孩子,除卻她前頭的臨安公主所出的兩子一個病死一個失蹤,隻一個唐妍送到了宮裏養著,餘下皆是庶出,但其中無病無災長大的隻有紅姨娘生的唐芳和唐薔和王姨娘的獨子唐輜。

跟別家相比,真不算多。

在林氏看來,像林家或方家這樣的家族,不論男孩兒女孩兒,好好教養,嫡出有嫡出的尊貴,庶出有庶出的用處。

野心這種東西誰也不會缺,端看你怎麼用。庶子若是爭氣上進,可以倚之為臂膀,若是不爭氣,也不過是打發些許分家銀子,不疼不癢的。若是因為擔心庶子逾越,就將庶子不當人看,一有出頭的機會便要打壓——除非嫡子是爛泥扶不上牆!

便是庶女,不缺吃穿的養著也花費不了多少銀錢,待長大了,或是送進宮裏為家族掙臉麵,或是嫁到別家聯姻,哪怕是個窩囊廢呢,隻要不醜不殘,又有侯府的招牌,換些聘禮來總是成的。

可太夫人待這些孩子雖說從來不打也不罵,但是也不怎麼管,根本沒把這些孩子放在眼裏,就跟不是唐家親生的似的,就那麼冷著,從來也不關心一二。

她以為太夫人就是這樣的冷淡性子,後來時日久了,加上她生了女兒和兒子,才發現太夫人不是不疼小輩兒,她隻是勢利眼,且也瞧不上庶出,在她老人家看來,庶出的孫子孫女還不如她養的鳥兒金魚討喜。

不過,別看太夫人那個樣子,那幾個孩子的嫁娶倒是都不錯。

唐妍因她那個獲罪的母親,十來歲就被送進宮裏交與惠妃養育,幸而她自己爭氣,成親之前被封了個縣主的尊號,嫁給了安國公李家的嫡次子李齡,這李齡管著市舶司,如今已經是第二任了,可謂有聖寵有家世有資財。

唐芳嫁了前尚書王覃之子,王覃死得早,王守研家裏雖說窮些,卻在清流中頗有人望。他年紀輕輕就中了進士,比唐輜還早三年入官場,在吏部坐得穩穩當當的,家裏連個姬妾都沒有,一個女兒三個兒子全是唐芳所出。

唐輜娶了母家表姐,王尚書的侄女,王家的嫡出姑娘,如今不止兒女成群,官位也一級級的往上升,三十多歲就是大理寺少卿,這就不單單是他姻親得力,也是他自己有本事。

和唐芳同胞的唐薔雖說是遠嫁,又是做繼室,可夫家也是一方豪強,前頭那位太太沒有留下嫡子,她一去了就是當家太太,有手段,肚皮也爭氣,生下兩個兒子都順順當當養大了,如今更是夫貴妻榮成了安豐伯夫人,一世尊榮不在話下。

然而,除了三節兩壽的往來還算得體,肁氏卻跟這些人都不親近,她不想一想,除了她娘家成國公府,若是安國公李家、兩個王家和新貴安豐伯鄂家都能在軼哥兒的事上幫襯一二,哪怕隻是一兩句好話呢?

侯爺有時候不免偏心這個偏愛那個,韓姨娘生的唐軫和唐轍,太夫人雖不喜歡,可侯爺做主給他們尋的嶽家也都不是白身,吳氏和田氏且不論人品如何,至少兩人嫁妝豐厚,勝在實惠。

說起來,唐軫和唐轍是養到十來歲的時候才被接進府裏的,而那韓姨娘至今還因著太夫人的反對而住在外頭,是侯爺擰不過太夫人嗎?未必。

是因為太夫人說話管用。

肁氏哪怕隻有太夫人一半兒的眼界,她也可以放心把家事交給她。

林夫人懷疑是不是之前她對肁氏的管教太輕描淡寫了。

肁氏是不是以為她現在有了兒子就有底氣了?可除了肚子裏正揣著的這個,她膝下也隻有一個桂哥兒,怎麼就覺得她能動得了長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