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中醫篇(三)(1 / 3)

3.在歐洲

在西歐各國中,受中醫藥影響最大的,要屬法國和聯邦德國了。法國是最早應用和推廣我國傳統醫學的國家,在該國醫學院校的治療學講座中,很早就引進了《黃帝內經》、《傷寒論》的思想體係。針灸在法國的傳播也具有悠久的曆史。隨著中醫藥和針灸的影響的不斷擴大,法國人對中醫藥學的興趣也越來越濃。這幾年我國與法國民間在這一領域中法交流和往來也逐漸增多。聯邦德國受封法國影響,針灸也逐步普及,同時很重視中醫藥學的理論和實踐,許多著名的研究單位和藥廠、公司,將中醫藥學的經典著作逐篇、逐條地製成卡片資料,聘請漢學家加以魏譯,深入進行研究和學習。

在前蘇聯和東歐一些家中,也都建立了研究和應用我屬中醫學的專門機構,中國的針灸學在前蘇聯被稱為反射療法,過去研究巴甫格夫條件反射的研究機構。現在著重進行反射療法的研究。針灸在羅馬尼亞更是得到了大力推廣和應用。自70年代開始用針灸治療疾病以來,到1987年初統計,全國有20多萬人次接受過針灸治療,有效率達到80%左右。從80年代開始,羅馬尼亞每年要舉辦6次針灸學術討論會,每兩年就舉行一次全國針灸代表大會。4.在其他國家隨著我國對第三世界醫療衛生事業援助工作的進展,我國中醫藥學在亞洲、非洲、拉丁美洲的地位和聲譽日益提高。我國各地的國際針灸班已經為這些國家培訓近千名針灸醫生。

亞洲各國自古以來與我國的文化交流都很頻繁,因此我國的中醫藥在這些國家中有著深遠的影響和相當雄厚的基礎。

由此,中醫藥正日漸擺脫巫術與封建的塵埃,大踏步地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為人類的健康事業作出其偉大的貢獻。

三、“中醫熱”原因初探上麵我們簡述了世界性“中醫熱”的一些情況。現在我們來分析一下,這種熱潮是怎麼來的呢?世界各國為什麼會對我國古老的中醫藥發生了這麼大興趣呢?如果簡單地用一句話來回答的話,那就是:中醫藥學的特點和優勢愈來愈多地被大家所認知。

首先,人們對中、西兩種醫學的認識正在逐步改變。以前總認為西醫是先進的,完善的醫學,是科學的;而中醫則是陳舊的,落後的,是不科學的。現在,隨著醫學的發展,經過反複的觀察、對比,這種看法,逐步為新的認識所替代。國際上目前比較一致的看法是兩種醫學都是保證人類健康、防病治病的科學,中醫西醫各有特點和長處,又各有自己的局限性。在臨床上,兩種醫學可以在同一個病人身上同時或交替施用,並有可能獲得很好的效果。兩種醫學取長補短,就能夠為人類健康提供最好的服務。

醫學關係到每個人的生老病死,醫學的發展理所當然地受到人們的關注。大家總是在實踐上對每種醫學作出評價。長期以來,人們從自己的切身體驗中發現,西醫發展得很快,但它並不是完美無缺的。比如西醫常常隻是正確地解釋並重視外因對機體的損害,而不大注意研究內因的作用;把傳染病的致病原因絕對地歸咎於病原微生物,而不考慮人體本身的條件以及環境、精神因素對機體和微生物的影響。這樣就往往忽視機體自身的抗病能力和調節功髓,隻是強調解決外界致病因素和局部的病灶。大家也許遇到或聽到過這樣的情況:請西醫治病,某個組織或器官病很快就治好了,但其他組織或器官卻出了毛病。回時,合成藥品作用也經常出現,藥源性的疾病也越來越多。日本著名學者、日本東洋醫學學會會長大琢恭男先生在篇題為《現代醫學和中國醫學》的論文中,開頭就說,“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重新評價中醫學的活動也迅速高漲起來。這種活動已成為世界醫學界極為關注的事,原因是西方人士已對現代醫學拖有極大的不安”;“對於化學藥,我們有很多不幸的經驗。神經造成損害。氨基比林引起白細胞減少等等。這普遍使人感到對藥物的恐懼。

上麵提到的西醫治病中的一些弊端,確實給人們帶來新的不安和憂慮。

中醫對待疾病就大不相同了,它是把人體作為一個統一整體,認為疾病之所以發生,是機體“陰陽”失去平衡的反映,因而主張從各方麵的相互聯係上去認識和把握疾病的發生和變化。在治療上則重視“調整陰陽”,調動患者自身的抗病能力,注意對功能的調整。中醫藥這種療效較可靠、少副作用、重視個體差異等獨到特點,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人們對安全、奏效的要求,贏得了各國人民的信賴和歡迎。

其次,世界“中醫熱”的出現,同世界上整個科學界出現的“新科學”的思潮有密切關係。什麼是“新科學”的思潮?如果最簡單的概括一下的話,那就是從還原論到整體(係統論)思潮。還原論來源於牛頓、狄卡爾古典力學的世界觀,是現代自然科學的基礎,也是當前各科科學的方法論。它把複雜的事物還原為簡單的部分,認為要把握複雜事物的本身,隻要去觀察這些孤立的事物就可以了。還原論把整體和部分的關係看作是“整體等於部分的總和”。進入本世紀,在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和海森伯的測不準原理產生後,先是物理學領域,隨之在其他領域,開始了對還原論的批評,逐步形成了整體論(係統論)的瓶的世界觀。整體論與還原論不同,把整體和部分的關係看作是“整體超過部分的總和以上”,認為隻有從整體出發,去研究組成整體的各個部分之間的相互關係和相互作用,才能把握整體的特征。這一新思潮很快發展到醫學領域,最能體現這種發展的是由美國開始,正向世界擴展的整體醫學運動。它批評以還原論為基礎的西醫學,認為:還原論雖然曾經使西醫獲得飛速發展,但它在理論上導致了精神與肉體的割裂,把人體看成是分割的,簡單相加的機械體,在實踐上又容易陷入隻重視“病”麵忽視“病人”,隻樹木而不見森林,企圖通過死體的研究去把握住活體的生態學等片麵境地。“整體醫學”運動認為,這種抓住部分而輕視整體的醫療觀點和方法,不但不可能是萬能的,而且可能給社會帶來藥害,以及醫源性疾病等人為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