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丘比丘
在秘魯古印加帝國古都庫斯科城的西北處,被遺棄的馬丘比丘古城數百年來,不畏風寒地堅守著。它興建在海拔兩千多米的安第斯山脈上,兩側是陡峭的懸崖峭壁,下方的烏魯班巴河湍急地流動著。馬丘比丘就好像是被懸在空中一樣,因此也被稱為“空中之城”。
組成部分
馬丘比丘主要包括三大區域:神聖區、通俗區和居住區。神聖區的房屋主要以祭祀太陽神的廟宇為主,具有重大考古價值的“拴日石”就在這裏。居住區內有一排建造在緩坡之上的房子,是專門為貴族而建的。通俗區位於南邊。
奇跡與挑戰
馬丘比丘的建築物全部采用巨大的石塊搭建而成,這些形狀各異的石塊被巧妙地拚合在一起,石塊與石塊中的縫隙裏並不曾使用灰漿,卻天衣無縫地拚接在一起,中間的縫隙連最薄的刀刃都無法穿插,不愧是建築史上的奇跡。
功能何在
對於印加帝國的國王為什麼會選擇這麼偏僻、險峻的地方修建馬丘比丘,有很多的說法。其中,最讓人信服的就是馬丘比丘是祭拜太陽神的祭祀中心,印加人的宗教祭祀儀式都是在這裏舉行的。
納斯卡和朱馬納草原的線條圖
納斯卡和朱馬納大草原位於利馬以南約400千米的地方,占地約450平方千米。納斯卡原本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鎮,有一次幾位學者乘坐飛機經過草原上空的時候,突然發現草原上布滿了許多大型的線條圖案,這就是著名的“納斯卡線條圖”。
誰的傑作
納斯卡線條圖有直線形的,有幾何形的,更多的是蜘蛛、蜥蜴、猴子、鳥類等飛禽走獸的圖案。這些圖案形象逼真,栩栩如生,不知道是什麼人,使用什麼方法在遼闊的地麵上繪製出來的。
難解的謎團
大約在公元前500年,納斯卡線條圖就鐫刻在地麵上了。有的科學家猜測納斯卡線條是古代印第安人的日曆,他們利用這些圖形來確定季節以及時間;有的則認為這些圖案是印第安人舉行宗教祭祀活動的遺留物。眾說紛紜,但謎團無法解開。
永不消失
納斯卡線條迷宮般的圖案是利用泥土構成的,古代印第安人按照圖案的線條走向,將地麵的表層土塊去除,露出最下層的泥土來,這樣構成的圖案就永遠不會消失。
大寺廟
在納斯卡山穀裏還有一座座用土磚砌成的建築物,其中最突出的是大寺廟。大寺廟是一座修建在斜坡上的塔狀的寺廟,外麵砌有長長的石階。在寺廟的前方以及寺廟的最高處,都有長方形的土磚砌成的牆。
神秘極了
除了在高空欣賞它的全景之外,如果你趕在旭日東升的時間登上高大的納斯卡山峰,從山頂上俯視這片山穀,就能看到一幅幅奇異的圖畫。但太陽升高之後,圖畫就消失了。
複活節島國家公園
複活節島國家公園其實是一座火山島,它就位於南太平洋著名的複活節島上。島上屹立著許多尊雕鑿於數個世紀以前的高大的石雕人像,它們沉默地凝視著太平洋。參觀者遠遠就可以望見它們威武的身影。
取名由來
1722年4月6日,一支來自荷蘭的船隊無意中接近了這座小島,島上高大的巨石人像將船員們嚇了一大跳。當船員登陸上岸的那一天,恰好是西方傳統的節日複活節。於是,船長就將小島命名為“複活節島”,以作紀念。
體型巨大
在複活節島上,一共有600多座麵朝大海的石雕半身人像,這些人像挨個排列在長方形的石台上。當地人稱這些石像為“莫艾”,莫艾一般都高7~10米,重達90噸。其中最大的一尊有22米高,約400噸重。
未解之謎
人們都在思索,究竟是誰雕鑿了這些巨型的石像?怎麼將它們從雕鑿的地方一尊尊地搬運到海邊,整齊地擺放在一起呢?這些石像究竟代表了什麼?它們為什麼總是神情漠然地凝視大海呢?
科潘瑪雅古跡遺址
科潘瑪雅遺址是瑪雅文明的主要發祥地之一,位於洪都拉斯西部邊境,麵積達數十平方千米。遺址內宏大的建築和豐富的象形文字,都表明當年生活在科潘的瑪雅人已經具有了高度發展的文化。
被遺棄的古城
科潘保留了瑪雅人高度文明的產物,可是在公元805年之後,不知道發生了什麼變故,瑪雅人竟然放棄了科潘城。高度發展的科潘城很快便衰敗下來,變成了一片荒蕪的廢城。
象形文字梯道
在科潘遺址中隨處可以看到書寫精美的象形文字符號。其中最為典型的是一條用2500多塊方形石塊砌成的梯道,梯道建於山坡之上,直通山頂。在梯道的每一塊方磚上都刻有象形文字,總共有2000多個,因此也被叫作“象形文字梯道”。
城邦“蒂卡爾”
“蒂卡爾”是瑪雅人修建的最大的古城,城區麵積約有65平方千米。在“蒂卡爾”城內有3000多座金字塔遺跡,十幾座大型的金字塔就位於“蒂卡爾”的城中心。“蒂卡爾”金字塔外形陡峭,有的斜度竟然高達70°。
紀念石碑
瑪雅人非常重視曆史,很喜歡在城堡內豎立各種紀念碑來記載曆史事件。瑪雅人使用的曆法非常精確,和現代人使用的差不多,所以曆史學家可以了解到這些事件發生的確切日期。
帕倫克古城和曆史公園
和其他瑪雅城邦一樣,在帕倫克古城內建有氣勢恢宏的神廟、宮殿、廣場、住宅等建築,構成了一個宏偉壯觀的建築群,並因此獲得了“美洲的雅典”的美名。
帕倫克宮殿
帕倫克宮殿修建在一個呈梯形的土台上,周圍建有四座麵積不等的庭院,在宮殿和庭院之間都建有走廊,有的地方甚至還修建了地下通道。宮殿內部裝飾豪華,布置著大量的壁畫和浮雕,精致而華麗。
遭遇變故
大約在公元800年的時候,突然有一天,帕倫克古城內的居民竟然全都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失蹤了。在田野裏耕地的犁還倒放著,裝滿飯菜的鍋還架在爐灶上。帕倫克城猶如一座死城靜靜地守候著,誰也不清楚當時究竟發生了怎樣的變故。
帕倫克神廟群
帕倫克神廟群是一座建築精巧的建築群,以九層的銘文神廟為主。神廟前還有一座神殿,並排開設了五座門。巴加爾國王的石棺就放置在銘文神廟底層的墓室中,這一發現可是人類在瑪雅考古史上所獲得的最大收獲。
特奧蒂瓦坎古城
特奧蒂瓦坎古城以精致的手工業製品為主要的經濟來源,這座古城在美洲高原盛極一時。隨著特奧蒂瓦坎古城的衰敗,最後隻遺留下高大宏偉的建築遺跡。這些壯觀的曆史殘骸是燦爛輝煌的印第安文化縮影,至今都令人肅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