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歐 洲(1 / 3)

亞琛大教堂

亞琛大教堂坐落在德國西部的千年古城亞琛,是一座非常輝煌的建築。它以奇特的八角形結構、高聳的尖塔、精致的浮雕和石刻、華麗的裝飾聞名天下。亞琛大教堂就像一顆耀眼的明珠,雖然經曆了千年風雨的衝刷仍然光彩奪目、氣勢非凡。

千年的曆史

亞琛大教堂是公元785年理查曼大帝執政時,為了顯示他與羅馬帝國皇帝的平等地位而下令修建的,至今已經有1200多年的曆史了。像這樣保留了上千年曆史原貌的建築,全世界也是少之又少的。

風格鮮明

亞琛大教堂是歐洲最偉大的建築之一,四周尖塔環繞,內部高高隆起的圓拱頂,用色彩斑斕的石頭砌成,完全集合了日耳曼式的精華。大廳內的圓柱洋溢著古典的氣息,將支撐拱頂的功能和裝飾作用完美結合。

教堂的心髒

教堂中那座八角形的建築就是夏佩爾宮,它是亞琛大教堂的心髒。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一世贈送的燭台和查理曼大帝當年坐過的大理石寶座是最珍貴的收藏品。此外,曾有32位羅馬帝國的國王在這兒加冕。

哥特式的唱詩堂

夏佩爾宮東側是哥特式建築風格的唱詩堂,教堂的窗戶有27米高,這在當時絕無僅有。唱詩堂裏麵珍藏著聖母瑪利亞的遺物箱,裝著基督、聖母瑪利亞、門徒聖約翰的衣服碎片。直到現在每年都有許多朝聖者前去朝拜。不過,一般人很難見到這些遺物。

科隆大教堂

在美麗的萊茵河畔,矗立著一座輕盈、雅致的建築,兩座高聳的尖塔,就像鋒利的寶劍,直插雲霄。這就是德國著名的科隆大教堂。它是中世紀歐洲哥特式建築藝術的代表作,稱得上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哥特式教堂。

工期之長罕見

科隆大教堂從1248年開始興建,曆時600多年才建成。漫長的建築時間即使在全歐洲的建築史上,也十分罕見。

科隆城的象征

科隆大教堂巧妙地將中世紀以來的所有哥特式元素融合在一起,形成了集藝術、建築、宗教於一體的獨特風格。科隆大教堂更是科隆城的象征,吸引著成千上萬的遊客慕名前去一睹風采。

講究的內飾

科隆大教堂內部的裝飾十分講究。在教堂上方的長窗上鑲滿了彩色玻璃,上麵繪有《聖經》中的各種人物,為教堂內部渲染上了一層濃鬱的宗教氣息,非常聖潔。

古老的珍藏

一座用於供奉“東方三聖王”遺骸的金神龕,上麵刻有金碧輝煌的“三王朝拜聖母聖嬰圖”字樣,這可是大教堂最為珍貴的物品了。當年設計教堂的上千張圖紙、巨大的耶穌受難十字架、古老的巨型《聖經》和無數精美的石刻雕塑等,都是大教堂獨一無二的收藏。

工藝精湛

科隆大教堂的雙塔周圍還圍繞著無數的小尖塔,與雙尖塔交相呼應。大教堂內有10個禮拜堂,大禮拜堂位於最中心,它有著高高隆起的屋頂,建造手藝非常精致。

凡爾賽宮及其庭院

凡爾賽宮是聞名世界的法國王宮,被譽為“人類藝術寶庫中一顆燦爛的明珠”,是西方古典主義最傑出的代表。它坐落在巴黎西南18千米處的凡爾賽鎮,外觀宏偉壯麗,內部陳設和裝潢富於藝術魅力。凡爾賽宮始建於16世紀,到17世紀末,在路易十四執政時期屢經擴建,到18世紀才形成現在的規模。

超大建築群

凡爾賽宮不僅僅是一座王宮,它更是集宮殿、教堂、歌劇院和園林於一體的大型建築群。其中園林麵積大約有100萬平方米,宮殿約占10萬平方米。

鏡廳

鏡廳坐落在中部,以雍容華貴、富麗堂皇著稱。一麵有17扇巨大玻璃的落地窗,使花園的風景一覽無餘;另一麵對應的是由400塊鏡片組成的17麵大鏡子。拱形天花板上是勒勃蘭的巨幅油畫,揮灑淋漓,氣勢橫溢,展現了一幅幅風起雲湧的曆史畫麵。

漫步在鏡廳內,碧澄的天空,滿目蒼翠的園景映照在鏡牆上,仿佛置身於芳草如茵、佳木蔥蘢的花園中。

凡爾賽宮園林

幾何形的園林在凡爾賽宮周圍處處可見。園林內綠樹成蔭,鮮花盛開,隨處可見水花四濺的噴泉和大理石雕像,還有一條長1.6千米的十字交叉大運河。凡爾賽宮園林堪稱世界規模最大的園林,是法國古典園林的傑出代表。

巴黎塞納河畔

關於塞納河,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在一個狹窄的山穀裏,一位名叫“塞納”的女神手持銀瓶,嘴角含笑,一條小溪從她身後流走,這便是塞納河的源流。

塞納河的左岸有巴黎聖母院、埃菲爾鐵塔、奧賽博物館等建築,其間點綴著一些情調各異的小酒館和咖啡館;右岸則是盧浮宮、凱旋門、協和廣場等著名景點,當然,還有那彌漫著濃濃香水味的香榭麗舍大街。

石頭的交響樂

矗立於塞納河西岱島上的巴黎聖母院被法國大作家雨果喻為“石頭的交響樂”。清晨的鍾聲敲打著五彩的玫瑰窗,被燭光照亮的管風琴奏出美妙的聖歌。

燃料加工廠

大名鼎鼎的“蓬皮杜國家文化藝術中心”是由鋼架和管道構成的建築物,從外表看真像個燃料加工廠。走進內部,你卻會發現這裏充滿了文化氣息:公共圖書館、現代藝術博物館、工業美術設計中心、音樂和聲響研究中心……應有盡有。

奧賽美術館

塞納河左岸的奧賽美術館是由一個廢舊火車站改建而成的。

法國人的鐵娘子

這座鏤空式鋼鐵傑作是法國人心目中的“鐵娘子”,高達324.79米,建成於1889年。它的設計者居斯塔夫·埃菲爾曾坦言:“好像我一生隻是建造了它。”據說在炎炎夏日,鐵塔還會受熱膨脹而自動升高約17厘米。

凱旋門

巴黎凱旋門又稱“星門”,位於香榭麗舍大街的盡頭,是巴黎四大建築之一,也是歐洲最大的凱旋門。它是拿破侖為紀念1805年打敗俄奧聯軍的勝利,於1806年下令修建而成的。

永不消失的神話——盧浮宮

嘿!看到那座玻璃砌成的金字塔了嗎?不要詫異,是盧浮宮的入口,是由華人建築大師貝聿銘先生於20世紀80年代設計的。讓時光倒轉回12世紀吧,這座鼎鼎有名的大型博物館曾是法國王室的城堡,之後又留下了路易十四、拿破侖一世的影子。館藏的數十萬件寶貝,帶著我們從古希臘羅馬到遙遠的東方、再到神秘的伊斯蘭世界,從原始社會到中世紀……這裏的神話永遠不會消失。

獨特的美

《薩莫特拉斯的勝利女神》雕像約創作於公元前190年。是古希臘雕塑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1863年發現於愛琴海北部的薩莫特拉斯。從這尊雕像中,我們看到迎著海風、張開華美的翅膀的勝利女神昂然挺立在船頭之上。雖然雕像的頭部和雙臂已經散失,但她美麗的身體,仍然能透過薄薄的衣衫及衣褶顯現出來,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盧浮宮三寶

盧浮宮是法國曆史上最悠久的王宮,也是一座真正的藝術博物館,裏麵收藏了近40萬件世界珍品。而斷臂美神《米洛斯島的維納斯》雕像、無頭折臂但卻飄飄欲仙的《薩莫特拉斯的勝利女神》雕像和達·芬奇的代表作《蒙娜麗莎》是盧浮宮的“鎮館三寶”。

神秘的微笑

幾百年來,《蒙娜麗莎》的笑容不經意間征服了全世界,成為一個至今都無法解開的謎。從不同的角度、在不同的光線下看,蒙娜麗莎的微笑總能傳達出不同的意味,時而溫婉,時而譏誚,時而安詳,變幻莫測。

殘缺的美

維納斯是愛與美的象征。傳說她在大海的泡沫中誕生,麵龐秀麗,嫻靜端莊。這尊雕像是古希臘雕塑的經典之作,迄今為止,沒有一座雕像能這麼極致地表現女性人體美!它於1820年在愛琴海南部米洛島上一個山洞裏被發現。發現時,雙臂已經折斷丟失。雖然很多雕塑家曾試圖為維納斯複原雙臂,結果都是畫蛇添足。

雅典衛城

作為希臘最傑出的古建築群,雅典衛城一直是古希臘綜合性的公共建築和宗教政治的中心地。它始建於公元前5世紀,被稱為“希臘的眼睛”,是塵世間每一個旅行者精神與理想的棲息地。工匠們利用山勢的高低起伏,將建築物和地形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昔日的壯觀華美,如今隻餘斷壁殘垣。當你拾階而上,似乎走進了希臘神話故事中,唯恐驚擾了沉睡千年的眾神。

帕提農神廟

在衛城中心,帕提農神廟高高地屹立在荒蕪的石灰岩山崗上,它在希臘語裏意為“處女神廟”,原本是為供奉雅典的保護神雅典娜而建的。長方形的帕提農神廟除了木製的屋頂之外,完全由白色的大理石修建而成。

多利克式建築的最高傑作

希臘人追求理性美,而帕提農神廟可謂表現到了極致。柱身看起來似乎是等寬,實際上中間略粗,以此矯正人們視覺的錯覺;柱子看起來都是垂直,其實不然,越外圍的柱子越向中間傾斜。整個神廟處處都體現了黃金分割的原理。

厄瑞克提翁神廟

在帕提農神廟左側是建於懸崖邊緣的厄瑞克提翁神廟,和神廟合為一體的少女門廊,由六尊少女雕像環繞著支撐沉重的殿頂,設計很有特色。利用少女頸部垂下的一縷秀發和頭頂的花籃作為柱托,增大了受力麵而不失其美觀。

雅典娜神廟

雅典娜神廟並不大,前後由四根愛奧尼亞式列柱支撐。一尊沒有翅膀的雅典娜神像安靜地矗立在神廟內。傳說力求勝利的雅典人,故意砍斷勝利女神的翅膀,以求勝利長留。因此,這座神廟又名無翼勝利女神廟。

建築傳奇

雖然雅典衛城裏的建築大多都已經被損毀了,但這些僅存的殘垣斷壁依然可以給世界各地的建築師帶來啟發和靈感,比如多利亞柱式以及愛奧尼亞柱式等,在現代社會的建築物中也不斷被借鑒。

曼特奧拉

在希臘特裏卡拉州卡拉巴卡鎮的北麵,有一處奇特的景觀——曼特奧拉,數十座高低不一的巨型岩柱拔地而起,仿佛懸在半空中一般,令人歎為觀止。最為神奇的是,在這些岩柱的頂端,竟然建造了24座曆史悠久的修道院。據說,在14~16世紀,希臘東正教會的修道士們為避免戰亂和抵禦土耳其人對基督教的迫害,就在這裏建造修道院,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

完善的居住環境

高聳入雲的曼特奧拉修道院最早修建於13世紀初,雖然它的交通十分不便,但內部的居住環境卻非常完善。聳立在峻峭石峰上麵的每一座修道院內都建有修道士的住所、教堂、餐廳、藏書室和蓄水池,後來還修建了一座小型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