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正確認識負數
客觀世界中存在著一些量,不但要考慮它的大小,而且還要指明它的方向,如某一天氣溫的升、降,這時就有必要引進負數,負數的引進,是數學發展史的一次飛躍。隨著負數的出現,小學裏的某些知識、結構必須作相應的改變,以適應新的情況。怎樣才能正確地認識負數呢?
一、正確理解具有相反意義的量是認識負數的前提。如生活中的收入5元與支出3元;上升2米與下降4米等,都是具有相反意義的量。上升3米再上升2米就不是具有相反意義的量,我們規定:收入5元記作+5元,支出3元記作-3元,這樣在數的前麵加上“+”或“-”號,就把量的相反意義簡明地表示了出來。
二、借助0來認識負數。在小學算術裏,0表示沒有,它是最小的數,可以看作計數的起點。引進負數以後,0不僅表示沒有,它還表示一個具有實際意義的量。如:今天的氣溫是(0、0),它表示一個確定的溫度。0即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它是正、負數的界。0也不是最小的數,它大於-切負數而小於-切正數。
三、從數的分類看,小學裏通常分為整數(正整數和零)分數正分數有了負數之後,仍然可以把有理數分為整數和分數,隻不過整數中添加了負整數,分數中添加了負分數。有理數也可按正有理數、零和負有理數來分類。
四、從數軸上看,原點表示數0,原點左邊的點表示負數,右邊的點表示正數。
五、“-”號的三種意義。在小學裏,“-”號隻作為運算符號(減號引進負數以後,“-”號還作為數本身的性質符號,如-2表示負2,這裏的“-”號不能讀作“減”;“-”號又表示相反的數,如-(-2)表示-2的相反數。
六、引進負數以後,小學裏所熟知的某些結論要作適當調整,不能用舊的思維習慣來思考新問題。如,一個非0的數的3倍不一定大於這個數(-6)就小於-2、又如,兩個加數的和不一定大於任意一個加數,兩數相減,差不一定小於被減數。
學習負數的概念的基本要求是:(1)會用正負數表示具有相反意義的量;(2)對於已知的數據,能夠準確地判斷它屬於什麼數(正數、負數、0)並能正確地讀出這個數。
怎樣讀“+”、“-”號
符號“+”和“-”有兩種不同的理解和讀法。-是表示運算符號,讀作“加”、“減”;二是表示數本身的性質符號,讀作“正”、“負”,但一定要遵循“-號-讀,-號-用”的原則,千萬不能把同-符號即看成性質符號又同時看成運算符號,另外,“-”號還有另-層含義,它可以表示一個數的相反數。那麼,“+”號和“-”號在實際問題中應怎樣讀呢?
一、以單獨的一個有理數的形式出現時,“+”讀作“正”,“―”讀作“負”。
二、以運算形式出現的式子,有理數本身的“+、-”號讀作“正、負”,括號之間的“+、-”號讀作“加、減”。
三、省略號的式子有兩種讀法,一種是按性質符號讀,另一種是按運算符號讀。例如5-3+4,讀作“5、負3、正4的和”或“5減3加4”。
又如-30+5—6,讀作“負30、正5、負6的和”或負30加5減6,特別注意:一個數學式子第一個數帶有“+”號或“-”號,隻能讀作“正”或“負”,而不能讀成“加”或“減”。
四、數0前麵的“+”、“-”號隻能讀作“加”、“減”。
例如5-3+0,讀作“5減3加零”,不能讀成“5、負3、正0的和”。
又如8-0+4,讀作“8減0加4”,不能讀成“8、負0、正4的和”。
五、連續應用“-”號,應將括號前的“-”號讀作相反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