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要自己去爭取,人的成長也是靠日複一日的累積。人是一種個體的存在。餓了,喂飽別的任何人也無法解除你的饑餓;困了,任何別的人酣然入睡也解除不了你的困乏。每個人在世上隻有活一次的機會,沒有任何人能夠代替你重新活一次。
你就是你,你的長處與短處、境遇與需求、局限與發展,成長過程中經曆的脆弱、孤獨、惶惑等,你必須無可挑剔地全然承擔起來。要全然承擔,關鍵是學會獨立承擔。所謂獨立承擔,就是勇於斬斷對他人的心理依賴,不要總是依賴別人,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別人身上,幻想周圍的人一個個都像慈悲的施舍者;就是在追求成功的過程中,當遇到困難與痛苦時,也要意識到,哪怕是你最親近的人,有時也無法幫你走出困境,你的問題隻能由你麵對與解決,而且必須從你自身去尋找戰勝它的力量。
別人的幫助就像冬天的棉被,可以幫你保溫,但熱量的產生還是來自於你的體內。
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獵人外出打獵,忽然聽到有人呼救,走近一看,原來有人落水。這個獵人舉起獵槍,對準那落水者大聲嚇唬:“你再不爬上來,我就打死你。”那人聽了,忘記自,已是在水中,用盡全力向岸邊遊去,經過多次掙紮後上了岸,他氣憤地問獵人:“你為什麼要殺我?”“我要不嚇唬你,你就不會拚命向岸邊遊,那樣你就死定了,因為我也不會遊泳。”獵人笑著說。
在大多數情況下,能拯救你的人,也隻能是你自己。成功者固然可以昭示你怎樣成功,卻無法代替你追求成功。在這個世界上,最能讓你依靠的人是你自己,解決問題的最終力量來自你自身。
美國文明之父愛默生有句名言:“靠自己成功。”
古希臘戲劇家索福克勒斯說過:路要自己走,並且要走到底。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話更為生動: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自己幹。靠天靠地靠祖上,不算是好漢。
4.凡事要主動出擊
有一次,我檢查女兒的作業,發現有幾道題沒寫,便問她什麼原因,她答道:“老師沒有布置,我怎麼寫!”這居然也是理由!非要等老師布置你才去做,社會上還有老師給你布置作業嗎?
有個在國外留學的學生告訴我,在國外大學做研究,沒有人來告訴你應該做什麼。因為他們鼓勵成功也鼓勵失敗,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支持你去做研究。你不要被動地等待別人來告訴你應該做什麼,而是要主動地了解自己應該做什麼,並且全力以赴地去完成它。
有這樣一個故事:
西班牙的國王彼得羅一世向世人宣布他將公開選拔法官。
有三個人毛遂自薦:一個人是宮廷的貴族,一個人是曾經陪伴國王南征北戰的勇敢的武士,還有一個人是普通的教師。在宮廷人員和三個候選人的陪同下,國王離開王宮,率領眾人來到池塘邊,池塘裏漂浮著幾個橙子。
“池塘上一共漂著幾個橙子呀?”國王問貴族,貴族走到池塘邊,開始點數。
“一共是6個,陛下。”貴族回答道。
國王沒有表態,繼續問武士同樣的問題,池塘上一共漂著幾個橙子。
“我也看到了6個,陛下。”武士甚至沒有走近池塘就直接回答了國王的問題。
國王沒有說話。
“池塘裏有多少個橙子?”國王最後問教師。
教師什麼也沒有說,脫掉鞋子,徑直走進池塘裏把橙子一一拿出來。
“陛下,一共是3個橙子,因為它們都被從中間切開了。”
“你會成為合格的法官,”國王說,“在得出最後的結論之前,你能主動出擊,尋找事情的真相。”
著名球星邁克爾·喬丹曾經表示:我不相信被動會有收獲,凡事一定要主動出擊。
徐迎慶,計算機博士,當年他剛從中國科學院計算所到微軟中國研究院的時候,還隻是一個副研究員,按微軟的規定,工作必須滿兩年才考慮能否轉正。但徐迎慶不到半年就轉正了,在微軟公布的他轉正的理由中有這樣幾句評語:“……有熱情,有幹勁,有創意。主動,從不等待工作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