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政王朝景盛十八年冬
景盛帝微恙。
大政朝廷再一次開始動蕩,隻不過是暗暗的,表麵時仍然是一派平靜的樣子。
把這個王朝開始帶入興盛的景盛帝,今年四十二歲了。這已經不是他第一次病了。按說四十二歲對於一個帝王來說正是一個有大把精力的年紀。可是早年為了繼承皇位,工於心計,又和兄弟們兵戎相見數次。這些都大大摧殘了他的精力和身體。所以人到中年,要為這些陳年舊病買單了。
病床上的景盛帝,閉著眼睛,最近總是夢到年輕時的事兒。那些反對他或者是支持他的人。
睜開眼睛,皇後正看著他。
“晟建呢?”看了看形容憔悴的皇後,景盛帝歎了口氣。
“在書房呢。大臣們不知道怎麼的上了好多的奏折,他在看呢。”
“那,啟澤呢?”
“也在呢。還有焰兮,這兄弟三人都在呢。”
“嗯。讓他們晚膳後來。”
“好。”
皇後周氏洛嬋,是在景盛八年立的第二位皇後,長得非常有福氣,尤其眼睛漂亮,一雙丹鳳眼炯炯有神。先皇後敬純皇後薑氏如薇已經於景盛帝繼位的前夕去世了,追封。於景盛帝十七歲時嫁入,在複雜的爭儲過程中相互攙扶,相濡以沫。是他的賢內助,是他失意時最溫暖的所在。和他一起提心吊膽,和他一起躲過兄弟們的算計。可是最終卻為了救他,死於一杯毒酒。隻和他生活了七年。留下了一個三歲大的兒子,和一個不到一歲的女兒。也就是景盛帝的三子沈晟建,和三公主昭瞳。
而周皇後在皇子府隻是個側室,因生育了皇長子,皇四子所以位分最高。景盛元年先是封洛妃,三年封洛貴妃,五年封洛賢貴妃,七年封洛皇貴妃,八年封皇後。這其中,超過了元年就封為貴妃的宛貴妃嚴氏茉芸,和三年封為淩妃,八年被封為貴妃的淩貴妃費氏香雨。這其中,景盛帝一是為了考驗這幾個最有可能榮登鳳位的女人,二是七年之期,七年不立皇後為了敬純皇後。十三年,宛貴妃因事責打宮人致兩名宮人一死一傷。被降為宛嬪。但是她有一個女兒,大公主可螢。早已經到了該出嫁的年紀了,為她的母妃贖罪而一直未嫁。性格不似她的母親那般急躁,而是如靜室芝蘭一般。淩貴妃本無子女,其下一名侍女在皇子府的時候偶然得幸,產下一女,就是二公主玉婕。此侍女倒是有心眼兒,生下女兒後主動將女兒交給當時還是側妃的淩貴妃撫養,自己出家為尼了。這個女兒生的明豔秀美,而淩貴妃是個頗有心計的女人,所以二公主算是景盛帝幾個長大的女兒中,最得他歡心的。
敬純皇後的女兒三公主昭瞳,景盛帝將她交給了位分居中,性格平順又無子女的穎嬪杜氏菱芳撫養。穎嬪比景盛帝小五歲,性格溫婉,尤其擅長女紅。隻不過從元年的穎貴人到三年升為穎嬪後,十五年未得升遷。
其他女兒均未成年,在十六歲以下。
景盛帝疼女兒,他規定,景盛一朝公主,17歲之前不得下嫁。
景盛帝的長子沈啟澤。封勇親王。論詩書方麵的才華倒是不才,但是武學了得。已經娶了王妃,是吏部尚書的女兒蘇品月。
次子沈焰兮,封燕親王。生母是瑤妃陳氏秋蔓。這個兒子性格比較乖張,常不按常理出牌,非常讓景盛帝頭疼,又風流多情。但是用兵,常兵行險招而取勝。
三子沈晟建。也就是敬純皇後的兒子。才華最為出眾,精明過人。很多元老之臣暗中推舉他為繼任之君。
四子沈皓軒。比沈晟建小一歲多。平日裏吟詩作畫,再就是收集古董。似乎淡泊名利,但是有一顆寬厚的仁心,朝中大臣多有依附。
其他兒子均未成年,在十六歲以下。
幾個成年兒子裏,除了勇親王,燕親王有自己的府邸外,其他的都住在皇宮裏。附:該文中的嬪妃等級
彩女→才人→貴人→嬪→妃→貴妃→賢貴妃→皇貴妃→皇後共九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