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6章 一個鄉間孩子的夢想(1 / 2)

廣東省中山市年輕的兒童詩人何騰江熱愛寫詩,喜歡孩子,以為孩子寫詩為最大樂趣,多年來創作了大量的兒童詩,它們散見於《兒童文學》《少年文藝》等報刊,是兒童詩歌界小有名氣的一位詩人。

時下的文學創作環境整體是浮躁的,這也波及到兒童文學界,許許多多的兒童文學作家都在寫那種熱熱鬧鬧、輕輕浮浮、圖一時之利的文字。而何騰江這麼多年來一直堅持著自己從中學時代的寫作時就為自己定下的寫作格調和追求:安靜,純淨,守護著文學的純正的品質。這讓人很是敬重。

何騰江除了寫兒童詩,還創作校園小說等。但是,他更願意被人稱為“兒童詩人”,他的主要精力也放在寫詩歌上。因為他認為,詩歌是最純淨的文字,讀詩、寫詩可以淨化一個人的心靈。這也可以看出,他的寫作追求。

《十歲,我上一回城》《七歲,我還在放牛》是何騰江的兩首兒童詩,榮獲第十三屆冰心兒童文學新作獎。這也可以說是對何騰江多年勤於寫詩的一個認可和回報。

《十歲,我上一回城》寫的是十歲的“我”。《七歲,我還在放牛》寫的是七歲的“我”。何騰江從小也在鄉村長大。因此,這兩首詩,可以看做是詩人對童年往事的回憶。這回憶裏,有期待,有失望,也有痛苦,更有夢想。當然,還有那隱含在淡淡的憂傷間的快樂。憂傷在現實裏,快樂在對現實感到失望之餘湧現,而這快樂,就是詩人在鄉間田野玩耍。這種憂傷和快樂交替出現的寫法手法,增強了詩歌內在語言的節奏感和情感的張力。

思想性,是詩歌的靈魂,它使得詩歌有精神的力量,使得詩歌是安靜的,使得詩歌可以穿越古今中外男女老少的距離和差異性而代代流傳。這兩首詩歌,表達了一個鄉間孩子的夢想。十歲的“我”,總想走出鄉村,看看城市的生活。詩人寫到,“我的眼光總會溜出去/看山那邊的山水那邊的水”。“溜出去”,動詞用得特別傳神,使得簡潔的詩句靈動了起來,表現出一個鄉村孩子對城市的想象和向往。中國是鄉村中國,在農村長大的孩子,最初都會有這種對城市生活的翹首企盼:城裏的人和風景到底是怎麼樣的呢?動詞運用得傳神,這也是何騰江這兩首詩歌的主要特色之一,它還表現在《七歲,我還去放牛》中,“書包應該掛在背後/課本應該握在手裏”,“掛在背後”“握在手裏”,寫出了七歲的鄉間孩子的躍動和對學習的鄭重態度。

詩歌中的孩子,是倔強的,是不服氣的。“我”都已經十歲了,“可媽媽總罵我是毛毛小孩/鼻涕不會擤衣服不會穿”。這樣的詩句,童趣盎然,就好像一個挨媽媽訓的孩子正低著頭站在我們的麵前。同時,“我”又是好奇的,充滿著對鄉村外的生活的向往和對知識的期盼。“可我的眼光總會溜出去/看山那邊的山水那邊的水”,表現出孩子對城市生活的向往。《七歲,我還在放牛》中,每節重複出現的詩句“七歲了,是上學的年齡”,表現出孩子對以“書包”“課本”“教室”“笑臉”“歌聲”為符號的學校生活的渴望,也表現出家庭的貧困、鄉間生活的清苦帶給孩子心靈上的憂和不能圓讀書夢想的痛苦。

詩歌中的孩子,有著神奇的想象力。想象力是詩歌語言的翅膀,使得詩人的心靈從大地之上飛翔了起來。在這兩首 詩中,詩人主要運用了擬人的手法,來展現神奇的想象力, 讓人驚歎不已。《十歲,我上一回城》中,“閃閃爍爍的霓 虹燈/老是盯著我嫩黃的臉龐”,“盯”字,寫活了鄉下孩 子眼中新奇的霓虹燈。“來來往往的車流聲/總是唱著跑調 的歌曲”,寫出“我”對城市文明的驚奇感,同時還隱含著 一種心理上的抗拒感。“一座一座高樓/擠在一起開會/一 盞一盞路燈/湊在一起站崗”,生動地寫出了隨著詩人腳步的移動,城市裏聳立密集的樓群和街景的特色。“陌生的城 市/不要我的草帽做風景”“陌生的城市/不要我的故事當 導遊”,這兩句詩句中,“草帽”“故事”這兩個意象,是 鄉村孩子習以為常而又別致的物件和喜好,特別新穎。以一種否定式的句式,寫出了詩人對城市的失望。結尾一句“靜 悄悄的村莊/才是我的家園”,小詩人“我”進了一回城,長大了,心靈上堅定了,表現出“我”的純淨、純粹的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