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4章 撞擊心靈(組詩)(1 / 1)

一名男孩在印度東部西孟加拉邦的巴納格爾附近的公路上晾曬被洪水浸濕的大米……

一場洪水於夢的邊緣襲來

我枕邊的美夢

堆遝著

濕淋淋的大米

陽光很幹

可是我的大米啊

很濕很濕

掛在我饑餓的眼際

公路很幹

為何我的大米啊

還濕還濕

躺在我軟弱的腳下

大米啊,我生命的母親

洪水給你濕淋淋

陽光給你烘幹幹

而我能給你什麼

黎巴嫩男孩哈達德在聯合國維和部隊的護送下從以色列返回黎巴嫩回到他祖母的懷抱……

一路的戰火

是我幼稚的恐懼

一路的廢墟

是我年輕的疼痛

一路的艱辛

是我未懂的困惑

哪個地方

是我的家園

哪個懷抱

是我的港灣

哪片天空

是我的歸宿

我不知道

我年輕的生命裏

經曆了多少的戰爭

但我知道

我天真的眼光裏

裝飾了很多的和平

兩名阿富汗失學的女孩在喀布爾街頭為做錫匠的父親幫忙……

爸爸,爸爸

校園裏為何有那麼多動聽的歌聲

卻容不下我的聲音

讓它凝結在秋風裏

爸爸,爸爸

那麼多的錫鍋

你都會縫補捏造

為何我破碎的童年

你不能縫補捏造

爸爸,爸爸

難道讓我的故事

在街頭巷尾演繹

難道讓我的夢想

丟在蕭蕭的秋風裏

巴以衝突中,一名巴勒斯坦兒童在加沙地帶一所學校的牆洞裏往外看。這所學校的學生在校園被毀後隻能在帳篷裏上課……

把教室

搬到

帳篷裏

一邊聽

老師的諄諄善教

一邊看

戰爭的肆無忌憚

把家園

挪到

牆洞裏

一邊在

黑暗裏摸索

前進的路

一邊看

洞外的天空

是否有憂鬱的

陰雲

簡評關愛生命感同身受

這組詩視角開闊,集中凝練地表現了不同地域、不同童年遭遇的生存狀態和作者關愛生命的情懷。詩的話語是獨特的,它不重事件敘述,也不著意摹寫人物,而是突出作者“心靈化”的描繪。這是詩的表現方式,它與散文的表現方式相比較,其區別就在於:詩不側重於再現事件,而側重於表現苦難童年的精神狀態。如第二首開頭一段,鋪排一路見聞和感受,語義的載力逐漸加重。第三首失學女孩麵對做錫匠的爸爸的不斷詰問,讓讀者感受到的是心靈的撞擊。總之,這組詩在表達作者感同身受的心靈體驗方麵,取得了較好的藝術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