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四章 驚喜來得太突然(1 / 2)

哀樂聲聲,九重宮闕裏無處不飄蕩著讓人毛骨悚然的哭泣聲;靖惠帝突然崩逝,宮裏不論是妃嬪宮娥或是內侍太監,無不跟著同悲共泣。靖惠帝在位不過二十六年,並無驚人建樹,但也保了一國數年太平,對於宮廷裏的他們來說,那些外在的、供人歌頌的偉業還不如眼前的事情來得實在,靖惠帝在位多年,後宮一直相對平靜,國母雲氏亦訂了人性宮規,譬如歸家年紀提前到二十三這般。

靖惠帝靈堂設在紫宸大殿,皇帝駕崩的消息早早便有人鳴喪鍾示下,更是在太後的全權負責人,已經有條不紊的開始進行事後的一切事宜,如今靈堂已設,玉京全城犒素,在京皇親大臣全都知道了這個消息,如今都已經紛紛的進宮,準備參與皇帝駕崩後最重要的一個事情,那便是新皇登基。

先帝已然駕鶴,如今最重要的自然是擁立新皇登基,大軒朝自古有例,新皇必定在先皇駕崩後第三日登基,然後安置靈柩、入葬皇陵等事宜皆由新君統領;靖惠帝生前曾立了太子軒轅正清,因為在眾大臣皇親得知皇上駕崩後,也沒曾多去想過新君是誰的問題,畢竟有皇後雲氏在,似乎大局已定。

等大夥正式哭完一場後,新君的問題已經提上議程,然軒轅正清雖早被立為太子,平日又經常隨著靖惠帝身邊處理國事,但要繼位必得拿出先帝傳位旨意,並有傳國玉璽方能算數。等大夥把目光投向上座的太後時,才發現昔日那個精明聰慧的女人此刻已經一臉憔悴不堪,發間雪色過半,眼神裏投出許多恍惚的神情來。

雲後坐在下首麵沉如水,當大臣問起皇後關於先皇傳位遺旨的事情時,雲後卻是冷冰冰的搖頭;這叫眾位都一臉迷糊了,皇帝的傳位遺旨竟然沒有在皇後手中,太後似乎也沒見著,這事情也太不尋常了!

“先皇傳位遺旨在本王手中,眾位稍安勿燥1”在眾大臣不知所措議論紛紛之時,卻是響起這麼一道雄渾的男聲,眾人仔細一看,卻發現說話的人竟然是逍遙王,此刻逍遙王手中正舉著一旨黃帛,臉色無悲無喜。

“逍遙王,立新皇這等大事的遺旨,先皇怎麼會將它交給你手中?”說話的是一名留著山羊須的學究型大臣,他一臉置疑和鄙視的目光,朝幾個的人打了眼色,看樣子是要討伐一番。

“逍遙王乃朝陽大長公主之子,又是先皇信任的國之重臣,先皇崩逝前也是逍遙王在一旁護駕陪伴,遺旨在逍遙王的手上又有什麼可驚訝的?”太後這會撇了眼中的不清醒,立刻發布了最權威的論斷;在宮裏這麼多年,她早就跟人精似的,此刻遺旨竟然在逍遙王的手中,她立刻意識到隻怕先皇是不想讓皇後拿到這卷遺旨!

“先皇駕崩之時,隻得淑妃和逍遙王守著身邊,本宮正是離去不久,也沒有見到先皇將遺旨交給逍遙王!不過逍遙王既然拿出了旨意,本宮自然是相信這便是先皇交予王爺的!”雲後歎道,太後的目光已經遞了過來,此刻她是騎虎難下,心裏雖然有些不好的預感,但是那旨意未宣,她心裏總是懷揣著僥幸的。

有太監恭敬接了旨意,這會朝臣與皇室子弟,所有宮女太監都整齊的跪了下來靜聽宣旨;閑話不表,但當太監讀到‘朕欲傳位於皇三子正墨,諸皇子當謬力同心、共戴新君;眾臣工當悉心輔弼、同扶社稷’之時,一股巨大的衝擊已經勢不可擋的進入了殿中所有人心裏!

先皇立的新君竟然是三皇子?這太子該如何是好?突然是何原因讓皇上舍棄立太子為新君?皇後會如何反應,雲氏又會如何反應?這一股腦的問題迅速將眾人的注意力拉開了去。

這太監倒是個機靈人,即便是念完旨意大家毫無反應,他卻是已經將遺旨一卷,跪到了台下軒轅正墨的麵前道:“請殿下接旨。”他也不稱皇上,隻是說讓殿下接旨,在他未接之前稱殿下也沒有什麼不對的,不過小太監這麼一跪,這聖旨的內容他自己是表明了態度,絕對是相信的。

“哼,明明已經有太子,先皇何以會將大位傳於三皇子?這真是滑天下之大稽,隻要太子沒被廢黜,就該當仁不讓的繼位為君,才稱得上為太子!”雲氏一族已經迅速的清醒過來,有人立馬便站了起來,明顯是不打算承認這遺旨的真實性了。

“李大人這是在質疑大軒曆代先皇以遺旨立新君的必要性嗎?還是單純的不能接受三皇子為君?我等臣子本應當為君分憂,自古就有君令如山之話,先皇既然立旨傳位三皇子,那麼做臣子的就應當遵旨而行才叫為臣之道。”三皇子自然也有擁立者,雖然這驚喜來得太突然了,但是他們也不是吃幹飯的。

誰又敢質疑軒轅家世代的明君?那李大人不知如何應答也不敢應答,幸好又有人站出來解了他的圍:“聶大人說得是,為臣之道便要忠君愛國,立嗣新君並非兒戲,自然要謹慎重視才行!實在是這遺旨內容太過奇怪,又不是如先皇繼位時由當時的國母轉呈遺旨,叫人如何不心裏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