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靈衛最早是由戰國時期的一個王侯所創立,原本是為了守護陵墓,但後來秦始皇對這個組織進行了改進。給了他們更大的權利,即對於那些掌握知識的異類分子進行清洗和監控,那些異類分子就是巫師、祭司等神職人員。因為秦始皇相信,那些掌握著超古代技術的人會對他的統治造成威脅,為此在他的統一六國後,他對那些神職人員進行了屠殺。正史稱為焚書坑儒,但在護靈衛口耳相傳的故事裏卻不是那麼回事。但是還是有一批祭司逃脫了被屠殺的命運,們潛伏下來,等待著時機重新搶奪屬於他們的權利。因為在秦始皇之前,他們往往是君主之下最有權利的人,有時君主做決定經過他們。後來朝代更替,到了漢朝,那些祭司和巫師開始蠢蠢欲動,他們勾結西域的小國家和匈奴為他們製作精良的武器裝備來對付漢朝,妄想一舉恢複他們的地位。後來班超在平定西域叛亂的過程中得到了護靈衛的協助,順利平息了叛亂。班超意識到護靈衛的作用,遂設立了三十六支護靈衛,以八卦中的八個方位分布在漢朝版圖的各個地方。其中又以八卦中的八個方位命名了八支隊伍,每隊四支護靈衛。鎮守各地,其中以乾門為首。護靈衛掌握著漢朝大多數陵墓的進入方法和位置,難免有人見財起意。於是規定,任何一支護靈衛或個人拿取墓中任何物品被發現後。其他任何一支護靈衛都有權對其進行剿滅。幾千年的風風雨雨後,三十六支護靈衛最後隻剩下了四支。建國後,那些祭司妄圖勾結國民黨反動勢力重新掌握權利,結果被乾門的護靈衛協助新政府打了他們一個一敗塗地。也就是在這個時候,護靈衛開始自漢朝覆滅後第一次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初期主要是反特和抓盜墓者,追回被盜取的文物。改革開放後,護靈衛改製,開始承擔反恐和對一些超自然案件的調查。也就是七處的由來,我們的故事也是從這裏說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