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前言(1 / 1)

烏申斯基曾說過:“人格是人生的基石。”人格,在人類發展的曆史長河中,始終閃耀著熠熠的光芒,它不斷地在靈魂與意識之上,給我們以指引和激勵。正因為有了人格的滋養,我們的生命之樹才常青不敗;正因為有了對於人格的信仰,我們才會在風霜雪雨的日子裏始終不偏離前進的航向;也正因為有了人格的積澱,我們生命才變得如山一樣不屈,如海一樣博大……

人格是一生的根基,如何進行青少年的人格教育,如何讓其打下一種堅實穩固的人格基礎,是每一位青少年朋友乃至成人朋友都應予以重視和思索的問題。

在當今社會,重視青少年人格教育,已經成為了時代發展的需要。現代社會是以改革為動力推進社會發展的,要改革就離不開創造與競爭。這一社會主題必然要求,學校教育培養出來的人才,不僅要有知識,有能力,還應具備優良的人格素養。對於國家發展的長遠戰略來講,隻有培養和造就出大批能適應未來競爭需要的,“德、智、體、美、勞”全麵發展的高素質人才,才能使國家在未來的發展競爭中,占據有利的地位。

站在宏觀角度,人格教育是關於國民素質及國家長治久安的長遠大計。站在微觀角度,人格教育是提升自我素質,擴大自我影響力的一條必然途徑。有這樣一句話——品如梅花香為骨,人若秋水玉為魂,講的就是人格修養與人格魅力。

人格,是一個人立身處世的基石,是一個人行走人生,確定自我形象的最重要的標誌。一個人格高尚的人,往往能夠激發出巨大的潛力,推動他們去開創常人難以企及的偉大事業。另外,也隻有人格高尚的人,才能獲得他人的真正認可與尊重,他也便因此享受到他人更多的支持與幫助——這對於一個人的成長與進步,都是大有裨益的。而且,人格還會產生一種經久永恒的生命魅力。在生活中,一個人靠什麼與人溝通,感動別人?不是健壯的體魄,不是強橫的言辭,而是完善的人格。一個相貌平平的人,因擁有了人格的力量而光芒四射,搖曳生輝。同時,一個滿腹經綸,滔滔不絕的人如果欠缺人格的力量,他所有的優點都將蒼白無力,失去風采。

總而言之,一個具有高尚人格的人,人們不會忘記他,生活不會忘記他,時間更不會忘記他,當一個人的容貌,肉體早已在時光的流轉之中灰飛煙滅,無法辨識的時候,唯有人格的光芒,依然能夠穿越厚理的曆史煙雲,生動鮮活地映照在人們的心靈之中,並不斷地感染和激勵著人們,將其發揚和傳承下去。

人格與社會及個人的發展息息相關。然而,在今天這樣一個經濟高速發展的社會裏,人們考慮得更多的是追求物質方麵的利益,而常常忽視了人格的重要價值;當今,社會對物質享受的過度宣傳,以及對於金錢的片麵崇拜,已經使得很少有人再去談論那些仁、義、理、智、信了。在許多人看來,如今是一個道德淡化的年代,再奢談道德問題,實在很不合時宜——這當然是錯誤的。相的,我們應該比任何時候都更要重視的人格培養。

人格力量是一種嗬護和促進生命成長的力量。有了健全的人格,人的生命才能茁壯成長;反之,人也許會在社會的千溝萬壑中迷失方向,誤入歧途——當今眾多的犯罪案件,正是由於罪犯的人格異化所引起的。因此,人格培養從小做起,能夠未雨綢繆,防患於然,使人走上良性的發展道路。

一直以來,故事以其簡單、輕鬆、活潑、表現力強,始終為廣大青少年朋友所喜聞樂見,而富含哲理的人格故事更因其對人的啟發和指導意義而為人們所推崇。現在的青少年逆反心理比較強,空洞的說教很難取得好的效果,而道理通過輕鬆幽默的故事講述出來,則更容易為他們所接受。

羅斯·斯圖特說過:“一則故事能改善與他人之關係,移人情性,使人恍然大悟,認識到‘我們同在一片藍天下’;一則故事可使我們沉思生存之意義;一則故事或使我們接受真理,或給我們以新的視野和方式去體察大千世界、芸芸眾生。”的確,精彩的故事往往能激發人的靈感,觸動人的思維,起到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的效果。

本書中,每一個生動的故事都會告訴孩子們一個做人的道理,使他們對於事物的美與醜、好與壞,有一個科學的判斷。麵對弱者要積極給予幫助,麵對強者要自信自強;麵對朋友要團結友愛,麵對長輩要禮貌孝敬;麵對困難要勇敢樂觀,麵對成功要謙虛自律……這些都會激發孩子們去遵循並實踐人格行為,從而在實際行動中形成良好的人格風範,並養成積極的行為習慣。

衷心希望每一位青少年朋友,多多品讀書中凡人肺腑的故事,細細咀嚼其中的韻味、精華,讓涓涓細流般的感悟彙聚成浩瀚的心靈海洋,為自己創造一個欣欣向榮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