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錦鯉
性格:飼養容易,不怕生人。
科屬:鯉科
原產:中國、日本
身體特征:體長40~80厘米,頭大,胸腹部寬厚,尾部窄小,胸鰭寬大。全身金黃色,鱗片泛著黃色光澤。特別是頭部如同貼了紙金箔,看起來顯得光彩照人。體側扁,紡錘形,背部稍隆起,腹圓,通體黃色,口角有兩對須,口呈馬蹄形,可伸縮,眼中等大,體被圓鱗,側線完全,背鰭1個,腹鰭腹位,尾鰭成叉形。
身長為1.0~1.2厘米。黃金錦鯉的代表品種有:山吹黃金錦鯉:魚體呈純黃金色,放出金色的光芒;桔黃金錦鯉:魚體呈純橘黃色;灰黃金錦鯉:魚體呈銀灰色;白金錦鯉:魚體呈銀白色。
金銀鱗錦鯉
性格:生性溫和,喜群遊。
科屬:鯉科
原產:中國
身體特征:金銀鱗錦鯉是通過不斷地雜交得來的。魚體全身有金色或銀色鱗片,閃閃發光。如果鱗片在紅色斑紋上,則呈金色光澤,稱金鱗錦鯉;在白底或黑底上,則呈銀色光澤,稱銀鱗錦鯉。
淺黃錦鯉
性格:性格溫順,喜歡群居。
科屬:鯉科
原產:中國,日本
身體特征:淺黃錦鯉背部呈深藍色,一片一片的魚鱗外緣呈白色,左右瞼部、腹部以及各鰭基部呈赤色。最主要的是頭部必須為清澈的淡藍色,不能有黑影或芝麻黑點。以背部一片片藍色魚鱗整齊耀眼,左右瞼部、腹部及鰭基部呈赤色為基本型,赤色愈少愈佳。以前部無赤斑為佳。主要品種有水淺黃錦鯉、鳴海淺黃錦鯉、鉗青澆黃錦鯉等。
德國鯉係的淺黃錦鯉,稱為秋翠錦鯉。秋翠錦鯉頭部為清澈的淡藍色,背部為青藍色,鼻尖、瞼部、腹部及鰭基部有紅色,不能有芝麻黑點。
寫鯉
科屬:鯉科
原產:中國,日本
身體特征:寫鯉大概是最具有東方審美標準的錦鯉,其特點像中國的水墨畫簡練卻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
性格:性格溫順,喜歡群遊,雜食性。適應能力極強,能在各種環境下生存,可以在最冷及最熱的地方生存。自身可以隨水溫的變化而變化。
昭和三色
性格:溫順,喜歡群遊,容易與人親近,不怕陌生人。
科屬:鯉科
原產:中國,日本
身體特征:昭和三色是用紅白錦鯉和黃寫錦鯉雜交而成。其體色主要由紅黑白三色組成。以黑色為底色附以紅白的斑紋。因其華麗雄壯、泳姿矯健,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與前麵兩種錦鯉合稱為“禦三家”。頭部必須有大型紅斑,紅質均勻,邊緣清晰,色濃者為佳。白地要求純白,頭部及尾部有白斑者品味較高。
墨斑以頭上有麵割者為佳,軀幹上墨紋必須為閃電形或三角形,粗大而卷至腹部。
胸鰭應有元黑,不應全白、全黑或有紅斑。
熱帶魚
脂鯉科
寶蓮燈
別名:紅蓮燈、新日光燈魚、新紅蓮燈魚
水溫:23℃~28℃
水質:pH值:5.5~7.0,弱酸性。
科屬:脂鯉科
原產:巴西、哥倫比亞、委內瑞拉
身體特征:很迷人的一種小型魚,在水族箱的照明之下,身體呈現出霓虹色彩。
體長3~4厘米。體呈紡錘形,稍側扁,尾叉狀。背部呈紅色,眼黑色,體背部從頭至尾為寶藍色,從身體的中部至尾端體色以紅色為主,體形體色與紅綠燈十分相似,其區別在於寶蓮燈的紅色是從腹部中間開始至尾部。紅綠燈則是從嘴部下方至尾部。
性格:溫和、喜群居、愛在水的下層遊動。
光照:怕強光和幹擾。
餌料及投喂方法:對飼料要求不高,好食細碎,幹燥餌,經常投喂小型水蚤、魚蟲、紅蟲等活餌對保持魚體光,色澤十分重要。
常見病及防治方法:白點病(小瓜蟲病)爛尾病
繁殖方法:寶蓮燈很難鑒別雌雄,隻有在繁殖期和懷卵期通過外觀的觀察來辨別。還有就是背鰭和臀鰭的長度也可以觀察出雌雄魚的分別。隨著5個月的生長進入成熟期後,雄魚的體型僅僅比雌魚顯得瘦長,而雌魚的腹部因孕育了魚卵,會顯得比雄魚略為膨脹。
適合混養的魚種:紅鼻子、綠蓮燈、三角燈、玻璃貓。
適合剛接觸觀賞魚的初學者飼養。
剛果美人
別名:剛果霓虹魚、剛果魚
水溫:22℃~26℃。
水質:弱酸性軟水,水質清潔。
科屬:脂鯉科
原產:非洲剛果河水係
身體特征:魚體長達8~10厘米,紡錘形,頭小,眼大,口裂向上。背鰭高窄。腹鰭、臀鰭較大。尾鰭外緣平直,但外緣中央突出。體色基調青色中混合金黃色,大大的鱗片具金屬光澤,在光線的映照下,絢麗多彩,非常美麗。
性格:性好群聚,宜群養。
光照:每天人工照明8~10小時即可,照明強度要求適中,照明規律應早開晚關。最好每天有2~3小時的陽光照射,但不要在強烈陽光下暴曬太長時間。
餌料及投喂方法:喜食活餌料。如紅蟲、線蟲、自然紅。
常見病及防治方法:豎鱗病(立鱗病、鬆鱗病、炸鱗)爛尾病無白毛病治療方法有以下幾點:可用每千克水加10毫克的高錳酸鉀水溶液浸泡。除去毛狀物,用1.5%~2.5%的食鹽水(每升水加15~25克的食鹽)洗淨,然後塗上2%的紅藥水,最後以魚用土黴素藥浴。
用1∶15000的孔雀石綠水(15升水加1克孔雀綠石)溶液浸泡魚體3~5分鍾。
在傷口和水黴附著處塗抹0.1%~1%濃度的孔雀石綠水溶液(每升水加1~10克孔雀綠石)。
在沒有發現水黴病時,平時隻要積極預防,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杜絕此病的發生。一般的預防方法有以下幾種:在捕撈、運輸和清理魚缸時,操作要細致,不使魚體受傷。繁殖時預防魚卵水黴病,可用1∶15000濃度孔雀石綠水溶液(15升水加1克孔雀綠石)浸洗魚卵10~15分鍾,每天1次,連續3天。防止魚體傷口水真菌感染,可在受傷魚傷口上塗抹甲紫或高錳酸鉀。
繁殖方法:此魚9月齡性成熟。選擇雄魚體長8~10厘米,雌魚6~8厘米的為親魚。雄魚尾鰭外緣中凸,背鰭高尖;雌魚色澤較淺,腹部肥大。產卵箱用大的水族箱,可放2組。水質清潔,氫離子濃度1585~2512nmol/L(pH5.6~5.8),軟水。親魚入箱後2天如無動靜,可降低水的硬度3度以下,提高水溫1℃~2℃,加入金絲草等,以刺激親魚。1尾雌魚產卵約100~300粒,卵無黏性,沉在水草葉上或水底。受精卵經3~4天孵出幼魚,再過2~3天,幼魚開始遊動覓食,但它們非常纖弱細小,要用過篩的“洄水”喂養。
適合混養的魚種:藍美人、紅尾美人、鴿子美人。
適合有過一段嚐試的初學者飼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