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節輪換時段,格林+克萊帶領鵜鶘替補陣容;馬刺則是鄧肯帶後衛群。
鵜鶘替補陣容的進攻路數:巴裏亞+大衛韋斯特高位擋拆,大衛-韋斯特拆出中投;格林腰位背身為軸,呼應克萊中距離搶出手。
馬刺主打米爾斯+鄧肯發起高位擋拆,米爾斯借單擋搶三分亦或鄧肯順下終結;安德森突破分球連線丹尼-格林中距離急停跳投;安德森亂戰突破攻筐,馬刺再度擴大分差。
此後,普雷斯蒂使用庫裏+湯普森+保羅喬治+字母哥+格林的死亡五小陣容,馬刺使用阿德+倫納德+丹尼-格林+馬努+米爾斯的一大四小陣容。
鵜鶘主打庫裏+格林/字母哥發起高位擋拆,庫裏借單擋搶三分亦或格林順下策應連線弱側埋伏的保羅喬治三分終結;
馬刺主打阿德低位背身單挑,通過衝搶前場籃板搏殺禁區。——雙方都采用無限換防的防守策略,鵜鶘死亡五小將分差縮小至5分。
整個半場,馬刺投籃命中率為42.6%,三分球18中7;鵜鶘投籃命中率為50%,三分球15中8;馬刺籃板球27-16領先。
下半場,鵜鶘提升比賽強度,繼續使用無限換防限製馬刺單兵進攻,保護後場籃板,提速推攻守轉換,保羅喬治第三節8投7中,接管攻防兩端,分差逐漸抹平!
馬刺依靠高位擋拆為阿德創造中距離單打機會,依靠多點突破衝擊禁區殺傷苦苦僵持,馬刺落後進入第四節。
進入第四節後,馬刺陷入了得分荒,克萊統率的替補陣容依靠多點往複突刺殺傷馬刺禁區將分差擴大至12分;
波波維奇使用阿德+鄧肯+倫納德+吉諾比利+米爾斯的陣容孤注一擲,鵜鶘豪陣一波流終結了比賽。
整場比賽,鵜鶘投籃命中率為51.8%,三分球28中14;馬刺投籃命中率為39.1%,三分球24中7;馬刺籃板球46-40領先,前場籃板14-4領先鵜鶘;鵜鶘快攻得到24分,馬刺快攻僅得到7分;鵜鶘送出30次助攻,馬刺助攻19次。
雖然這場比賽帕克因為傷沒有上場,但是這場比賽也非常具有意義!
賽後媒體評論道:馬刺具有內線雙塔的高度優勢,因而籃板球占優,前場籃板拚搶凶;鵜鶘小陣容機動靈活,一旦成功保護下後場籃板,追打馬刺內線長人退防不力,快攻如潮水一般洶湧而至。——內線的影響力日益被小陣容的機動性消減。
而另一個媒體則是這樣說道:馬刺現有的最強陣容整體攻防水平與鵜鶘死亡五小差距懸殊,鵜鶘通過無限換防逼馬刺陷入單兵作戰,受限於球隊陣容整體天賦和實力,這一切,波波維奇心知肚明,即使人員齊整,馬刺雙塔笨重的陣容結構依然難以招架鵜鶘的死亡五小。
鵜鶘最後時刻擺出的五小陣容再一次的讓其他球隊感慨,防守端的快速輪轉,不失位,進攻端的傳切配合以及一次次的追身三分,潮水般的進貢給讓人震撼!
自從看到上個賽季鵜鶘又一次的打破最佳常規賽記錄之後,很多球隊的建隊思路已經發生的改變,投射在當然越來越重要了,傳統的大個子的威力日益減小。
戰勝完馬刺後,鵜鶘又輕鬆的拿下了奇才以及掘金,繼續著自己的不敗,這兩場比賽中,鵜鶘依然是三節輕鬆打卡,豪取31連勝!很多人都認為鵜鶘又要取得一個新的連勝紀錄,但在12月31日的時候,鵜鶘的連勝卻被雷霆終止了!
這場比賽一開始,普雷斯蒂便能感受到雷霆球員的決心,開場,雷霆的主打路數:威少+小喬丹高位擋拆,威少借掩護突分“喂餅”給順下的小喬丹終結;小喬丹低位背身單挑戴維斯,這雖然在普雷斯的看來是個昏招,但是開始居然神奇的命中了;而雷霆的另一個策略便是推攻守轉換,保羅喬治身先士卒。
鵜鶘的進攻路數:保羅喬治+格林發起擋拆進攻,格林順下策應,連線底角埋伏的克萊;推攻守轉換,庫裏快速搶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