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後記 重新發掘自己的潛力(1 / 2)

李雲龍奉命到南京政治學院學習,“理論”對於這個在沙場上叱吒一生的將軍來說是一個很難接受的詞,但他最後卻對島嶼登陸作戰進行了有針對性的研究,他的論文也受到學院上下一致好評。

也許,連李雲龍自己也沒有想到,身為武將的他最終也能成為一個學貫古今的理論家,他的這一轉變再次證明了:人的潛力是無窮大的,重新發掘自己的潛力,你會為自己開拓一片全新的空間。

比爾·蓋茨為什麼能夠成為世界首富,那是因為他不斷地向自己的潛能挑戰。

蘋果電腦公司創始人之一史蒂夫·喬布斯為什麼在1980年能夠擁有數億元資產,25歲時成為美國有史以來最年輕的靠白手起家成長起來的富翁,並成為白宮的座上賓,被裏根總統稱作“美國人心目中的英雄”,那是因為他不安於做一個高薪打工仔。

喬丹為什麼能夠成為美國男籃曆史上最傑出的運動員,那是因為他每取得一項成功之後,都忘記過去和現狀,把目光投向未來最高的目標。

球王貝利之所以能夠成為球王,那是因為他從來不安於現狀,當有人問他最滿意的一個進球是哪一個時,他說:“下一個。”

劉翔為什麼能夠成為整個亞洲的驕傲?在過去許多年裏,人們一直認為黃色人種在田徑賽上不可能占據優勢,甚至,有的科學家還從人的體質方麵來分析,以證明黃色人種根本就不應該和劉易斯之類黑人較勁。於是,亞洲黃膚色的人安於田徑項目上的現狀了:算啦,我們天生就不是拿世界冠軍的料。然而,劉翔並沒有被這種既成意識所束縛,他打破“現狀”,一步一個腳印,從中國賽場跑向世界賽場。在雅典奧運會上,以12秒91的成績平了名將科林·傑克遜的世界紀錄,書寫了我國乃至整個亞洲田徑新的曆史,他向世人證明:相信自己,一切皆有可能!

在職場這個大競技場上,無論你是什麼角色,工人、教師、老板、公務員……你都必須參與競爭。你不能說“我不行,你們比賽去吧。”不管你認為自己行不行,你都要走到競爭的舞台上,即使你不行,你也一定要讓自己行,否則你隻有被競爭吞噬。世界上永遠沒有固定不變的“現狀”,正如《沉入海底的家園》告訴我們的那樣:你以為可以長久存在的美麗島嶼,終有沉入海底的那一天。所以,從現在開始,你所要做的就是重新認識自己,擺脫畫地自限的圈子,走到舞台的中心。

傑出人物從不滿足現有的位置。隨著他們的進步,他們的標準會越定越高;隨著他們眼界的開闊,他們的進取心會逐漸增長。不管在什麼行業,不管有什麼樣的技能,也不管目前的薪水多豐厚、職位有多高,他們都會告訴自己:“要做進取者,我的位置應在更高處。”

引爆自己的潛能,可以激勵我們從弱者變成強者,從失敗走向成功,從苦難走向幸福,從貧窮走向富裕。

愛因斯坦是不知滿足的,因為牛頓定律不能解答自作聰明的一切問題。所以他不斷地探究自然和數學,終於提出了相對論。根據這種理論,人們找到了擊破原子的方法,懂得了質量和能量互相轉換的關係,並成功地征服了空間和解決了許多費神的問題。如果愛因斯坦沒有這種不斷發掘自己潛力的精神,這些成就是不可能取得的。

“我從樓梯的最低一級盡力朝上看,看看自己能夠看到多高。”這是美國運輸大王考爾比在最初進入社會還是一個弱者做事時所說的一句話。

他一無所有,而他立誌,做成功人士的願望卻是那樣高遠。他是用什麼來實現自己成大事的希望的呢?他非常窮困,最初是從紐約一步一步走到克利夫蘭,後來在湖濱南密執安鐵路公司謀了一個總經理秘書的職位。

但是他工作了一些時候,便覺得這份工作過於狹小,已不能滿足其成大事的誌願了。他覺得這個工作除了忠實地、機械地幹之外,沒有什麼發展,沒有什麼前途。他覺得矮梯子並不一定就安穩。他覺得坐在一個矮梯子的頂上,更容易跌倒,不如爬一個看不見頂的梯子,一心隻想朝上爬。他辭了這個工作,另在赫約翰大使的手下謀得了一個工作,赫約翰就是後來美國國務卿兼駐英國大使。考爾比看到如果與前者在一起,不會有什麼發展,與後者在一起,則會有很大的成就。考爾比後來對人說:“我最初到克利夫蘭來,原是想做一個普通水手——這是一種兒童追求冒險和浪漫的思想。但結果我沒有當水手,而每日每時與美國最完美的一個理想人物相接觸(就是赫約翰大使),這也是我的好運氣。他便成為我各方麵的理想人物了。”考爾比能覺悟到假如他同一個小人物相處,絕不能有很大的發展,永遠是一個弱者。於是,他選定了一個大人物,然後以這個人為自己心目中的偶像,他選定了赫約翰便為自己樹立了一個成大事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