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候,他們好生奇怪,黃小波別在腰間的那個靈源木牌,竟然微微的震動了起來,“嗯,這是怎麼一回事啊。
接著,出現了聲音,是黃護哥哥的聲音。
“黃小波,你們那裏怎麼樣了?”
黃小波說:“是黃護哥哥嗎?”
墨小白說:“哇靠,這麼厲害,我剛才還說這裏沒有電話太不方便了,原來這木牌也可當電話使啊,真是太神奇了,道長果然法力高強。不過這木牌隻能單線聯係,算是對講機而已。早跟我們說要怎麼撥號不就省事了。”
正當黃小波還不知道怎麼回事的時候,墨小白已經拿起那個木牌說:“喂喂,黃護大哥,我們這裏還算順利,我們已經找到了晉江馬,找到了深滬玄鐵,還有永寧水,已經完成了三項任務了,我們現在在石獅的寶蓋山頂吹海風,接下去要去磁灶那裏找紫帽黑碳。你應該出海了嗎?到了南洋了吧?”
末了,墨小白還開玩笑地說:“你是用漫遊的電話吧,這裏訊號還不錯。哈。”
黃護那裏的聲音很沉重。黃小波聽出來了,他說:“黃護大哥,不是你那裏出了什麼事了吧。”
黃護說:“是的這裏出了事了,我去南洋的海上,結果在海上遇上了孽龍,我們的船讓孽龍打翻了,還好道長救了我們一船人,但是道長受了重傷,我們去不了南洋了,暫時先返回泉州城,你們還是來泉州城一起照顧靈源山道長吧。”
墨小白說:“怎麼回事,啊,海上孽龍,道長受了重傷,現在怎麼樣了?”墨小白和黃小波麵麵相覷,他們在想,靈源山道長法力這麼強,還受了重傷,看來,海上必定有一場腥風血雨的搏鬥。
黃護說:“一言難盡,你們還是來泉州城吧。”聲音漸漸消失。
黃小波和墨小白說:“趕緊的,我們馬上去泉州城。”
“好,馬上去,保時捷,衝啊。”
泉州曆史悠久,周秦時代就已開發,公元260年(三國時期)始置東安縣治,唐朝時為世界四大口岸之一,宋元時期為“東方第一大港”西晉年間~~~安史之亂(280年左右)中原發生五胡亂華,河洛人衣冠南渡,定居於晉江、洛陽江兩岸,泉州自此興起。迄今泉州部分家族的姓氏對應一個或多個郡望堂號,代表了泉州人的古代中原來曆。
自唐朝以來,泉州城遍植刺桐,所以泉州城又稱:“刺桐城”,刺桐生長得花繁葉茂、花紅似火,把泉州城都映襯得一副吉祥富貴的景像。
唐、宋、元朝,泉州逐步發展成為世界大港,當地人們普遍信仰宗教,各種宗教的雕像、寺院、教堂林立。古代泉州河洛人民信仰道教,至唐朝時期佛教則更為鼎盛。宋、元時期的泉州,對外貿易發達,因此也有阿拉伯和波斯商人信仰的天主教、景教、***教、摩尼教等。有“此地古稱佛國,滿街都是聖人。”的稱號。
“各位,保重,各位,告辭了。”黃護所乘的小船靠了岸,大家紛紛相互告別。
上了岸後,黃護和船上的人分開,姑丈高紀昌也要去泉州的各個商販那裏補貨,泉州出產的永春香料,德化白瓷都是世上極品,他備好貨為下一次南洋貿易作準備。此時的泉州城人來人往,商客雲集,歐州人,阿拉伯人,各色人種熙熙攘攘。
“馬車,馬車”剛好來了一輛馬車,黃護趕緊扶著靈源山道長顧了這一輛馬車。
那馬夫說:“客人要去哪裏啊?”
“快,快,快,我要去開元寺,我這裏有人著了重傷,得去開元寺找方丈稍差了些時間,說不定就來不及了,時間就是生命啊。”
“好咧”那馬夫快馬加鞭在泉州城區快速前行,泉州城區商貿發達,宋元時期,泉州已成為我國海上對外貿易的主要港口,大批阿拉伯、波斯商人定居泉州,形成著名的“蕃坊”。
馬車快快的駛過泉州的街道,在泉州的塗門街那裏,黃護看到了一座奇怪的建築,阿拉伯人所建築的寺院,“清真寺”,這清真寺,寺門門樓臨街的寺門為典型的中亞風格,由一麵立牆和一個帶有雙凹半穹頂的門廊,以及連接的有半穹頂的甬道構成。門樓高聳挺拔,全部用加工嚴整的花崗石和綠輝石砌疊而成。門頂由四大拱門構成內、中、外三層。門頂成穹廬向上尖拱,桃尖形曲線,拱門內半穹窿以放射線及蜂巢狀圖案裝飾,與我國古代建築的“藻井”石雕圖案類似。頂蓋采用中國傳統的蓮花圖案,表示***教崇尚聖潔清淨。
黃護心想,清真寺都在這個地方建造,那麼這個地方的商貿,真是太發達了,果然是“東方第一大港”果然是“海上絲綢之路”以後一定要在泉州城裏好好逛下,好知道下南洋在出什麼貨,要在哪裏買到最好最便宜的貨。好在這裏學些做生意的本事。
這個想法也隻是在黃護的腦海中一飄而過,因為黃護整個心思都在靈源山道長的性命上,所以眼前的風物多麼奇麗也隻是一晃而過。
馬車上的靈源山道長緊緊鎖住了眉頭。
黃護在道長的耳邊說:“道長你再堅持下,我們已經到了泉州城了,現在正趕去開元寺的路上。”
靈源山道長仍然說不出話來,表情十分的痛苦。
黃護不斷的催促著馬夫,快點,快點。
馬夫說:“好的,你別急,快到了,快到了,你看到那兩座塔沒有,看到那兩座塔就是快到了開元寺了。”
馬車快快馳過泉州西街,這條古街區是老百姓的居民街,它猶如一串耀眼的珍珠鏈,將泉州唐宋以來眾多絢麗多彩的文物勝跡和古街古民居以及附於其間的名賢逸事、民間傳說一一貫穿起來。街道保留著大量風姿獨特的古大厝,古色古香的木樓群,簡直是一個活的建築博物館,既蘊含著古城豐厚的曆史文化積澱,又訴說著古城革故鼎新的百年滄桑巨變。
在西街上,黃護首先看到的是兩座寶塔,那兩寶塔,正在西街的街道旁邊。
黃護所看到的那兩座寶塔正是開元寺的東西塔。分別稱之為:鎮國塔、仁壽塔
馬夫說:“東塔,鎮國塔是八角五層樓閣式仿木構的花崗岩石塔。兩塔塔座均作須彌莊形,塔每層開四門設四龕,門龕位置逐層互換。塔頂有刹,刹尖高托澳金鋼葫蘆,映日閃閃發光。”
黃護,心想多好的景色,可惜我隻能走馬觀花的看下而已,他說:“快點,再快點。”
馬夫一邊加快馬鞭,嘴邊還說著:“那東塔,八條鐵鏈從塔刹上盤斜係於八個角脊,每個角脊下還懸掛小銅鍾,全塔共四十個。塔每層的門龕兩旁有武士、天王、金剛、羅漢等浮雕像計八十尊,神態各異,栩栩如生。塔須彌座束腰部有三十九幅青石浮雕佛傳圖,故事多取材於佛經及古代印度的民間神話傳說,然後用繪畫雕刻的手法表現出來,更顯得生動、精致、珍貴。”
馬夫說:“客人你如果有空可以好好看看的”
黃護有點不耐煩了,他早就心急如焚,他說:“你再快一點,我這裏等著救人呢。”
馬夫說:“來到了泉州西街,西街的盡頭就是開元寺了。”
黃護說:“再快點”他感到靈源山道長氣如遊絲,很擔心他的性命。
“到了,到了”馬夫剛說完,一聲馬嘶,急停,黃護趕緊把靈源山道長扶了下來。開元寺門口早已有小沙彌接待。
黃護說:“這是靈源山道長,他著了重傷,請你們方丈救命。”
那小沙彌說:“方丈早就知曉了,方丈有吩咐過了,請施主放心。”
黃小波和墨小白也“開”著保時捷也快速趕來,一路風馳電掣的,到了開元寺已經是晚上的時候了。來的時候,依然是小沙彌接待,說黃護和靈源山道長正在裏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