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在10年內賣出10000萬輛汽車,在1年內賣掉365套房子,在1天之內完成全年的定額,而有人的推銷生涯卻是那麼黯淡無光?如何才能成為頂尖推銷員呢?其答案幾乎是這個行業中的每一個人所苦苦追尋的。
通過對國內外各個行業近百位王牌推銷員的分析,我們認為推銷成功的關鍵就在於自我推銷,在推銷中提高自己的影響力。
讓人歡喜讓人憂,客戶傳播效應
和市場打交道的人都會熟悉這樣一個著名的銷售數字法則:1:8:25,即影響1位顧客,可以間接影響8位顧客,並使25位顧客產生購買意向。依此類推,如果你得罪了1位顧客,那麼也會帶來相應的損失,而帶來的損失需要你付出25倍的努力來彌補。這就是傳播效應。由此可見,向顧客提供優質的產品或滿意的服務是每一位有影響力的促銷員的重要職責。同時,這也是每一位促銷員提升影響力的一種方式。
在企業的實際銷售工作中,這個魔術般的法則一直在發揮著作用,雖然1位顧客所引起的消費不一定就是25位那麼具體,但這是一種形象的比喻,這個法則的內涵在於應該關注每一位顧客,應該真心對待每一個消費者,因此如何留住自己的顧客,如何創造新的顧客,讓顧客滿意才是這個法則的根本所在。隻有讓現在的顧客滿意了,才可能產生將來的顧客。
想必大家都知道前些年轟動一時的“三株事件”吧。一個靠30萬元起家的民營企業——三株公司,連續創造了3年的神話。其銷售額從1994年的1.25億元猛增至1996年的80億元,短短3年就提高了64倍,這是不是神話?但這個神話卻被1996年常德陳然之的一場官司澆得無影無蹤。這場始料不及的突發性事件給三株公司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約為40億元。
1999年,湖南省高等法院做出終審判決,常德陳然之訴訟案,三株公司勝訴,常德事件就此畫上了句號。就三株而言,雖終勝訴,但卻成了事實上的失敗者,神話再也無法延續下去了,三株的品牌形象、企業形象因此大打折扣,銷售額就此一蹶不振。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
據報道,“三瓶三株喝死一個老頭”,此效應在當時絕對是轟動性的。在三株如日中天的時候,企業遭遇了滅頂之災。當時,企業不是采取明智的做法,而是采取和消費者針鋒相對的做法,將官司進行到底,結果官司贏了,市場卻丟了。原因就是三株人當時沒能很好地認識到1:8:25效應。在遇到這種突發事件時,企業應該及時地減少影響,避免事態的進一步擴大,但是事實卻正好相反,他們選擇了最不低調的方式,結果全國沸騰。試想,出了這種事件,誰還敢買你的產品,而且經過媒體的渲染,何止25人知道!
類似的事件還有發生。1989年3月埃克森石油公司的一艘油輪在阿拉斯加附近海域發生原油泄漏事故。這一事故使這家公司受到的震撼,不是可以計算的經濟損失,而是公司信譽度的降低。由於對事故處理的準備不足,清除工作緩慢,造成大麵積海域汙染,公眾對此極為不滿,並開始抵製該公司的產品,18000名消費者退回了該公司發出的用於購買汽油的信用卡。
還有“FIRST”的防滑輪胎事件。20世紀70年代末,美國“FIRST”公司生產的500係列防滑輪胎問題不斷,光投訴就超過14000起。但該公司直到美國公路交通委員會施加壓力後,才勉強撤回這批產品。它的這種態度激怒了消費者,其市場份額由此也下跌了好幾個百分點。
1:8:25是一把雙刃劍,很多企業也應用這個定律創造出了有影響力的品牌和有影響力的人。
這個定律雖然現在還沒有充分的理論證實,但是已經被所有有影響力的營銷人員所認同。
用智慧提升你的影響力
人類已進入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經濟時代必將對人類社會曆史進程產生劃時代的影響力,在此背景下,營銷中的知識營銷也勢必成為一種新的營銷方式。
其實,我們從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實例可以看出來,那100℃很容易達到,但是101℃卻不是誰都可以到達的,雖然隻是1℃的差別,但是其中蘊含的智慧卻是無窮無盡的。營銷者正是發現了這一現象,把知識很好地和100℃結合,使生水發生質的變化,達到了101℃的沸點。
作為一個有影響力的推銷人員必須懂得,知識營銷是個陌生的詞,與傳統的營銷方式相比,知識營銷具有以下特征:
1.營銷環境發生了質變
知識經濟時代企業的營銷環境將發生巨大變化。首先,競爭日益激烈。“國內市場國際化,國際競爭國內化”將逐步成為現實,競爭將愈演愈烈。其次,競爭的方式也將發生變化。大家共有信息技術,共享知識資源,共同開發市場,在合作中競爭,在競爭中合作,形成良性循環的競爭環境。
2.營銷產品發生了質變
傳統營銷產品逐步被知識型產品所替代。所謂知識型產品即為高科技產品的升華,產品科技含量高,如數字彩電等。對於這些知識型產品的營銷必須要求營銷者具有高素質,不僅要深諳營銷技巧,同時也要掌握產品的知識含量,能夠把這些知識推銷給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