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1)(1 / 1)

浩翰的蒙古大草原,與天相接,舉目之下,一望無垠。

日落西斜,空曠的草原上,太陽已經失去了奪目耀眼的光芒,隻剩橙色殘光;整個草原上的天空,仿佛披上了一層輕紗,柔和而又朦朧。

夜幕悄悄臨近,暮靄重重,籠罩在一片凝重肅穆的氣氛中。

一支年齡隻有十幾歲的童男童女隊伍此刻正在成吉思汗的秘密派送下悄悄向西夏進發。

隊伍靜默前行,像水蛇一樣向前爬著,不久便走出了茫茫的大草原,進入了蜿蜒曲折的山麓道。眾人仍是沒有絲毫的怠慢,繼續摸黑前進,趕在天亮之前進入西夏國境。

隊伍中,不時聽到有人低低的哭泣聲,無助的哀聲,絕望的歎息聲,哀怨的嗥叫聲……

這是一支由成吉思汗親訓了四年的間諜隊伍,成員全部是由民間征集而來的未成年童男童女,從第一次西征開始,為了早些將西夏的版圖歸入蒙古,成吉思汗不惜人力,財力,物力,從民間征集大批的童男童女,進行訓練,然後投入戰場,為他獲取情報。

十二歲的我也身在其中,回頭遙望,草原上那零零散散的蒙古包早已隱沒在蒼茫的夜色中,離我越來越遠了。

舉手擦掉淚眸,此時此刻,仿佛是與故鄉的生死離別,不知道我此去是不是意味著永遠。

孤獨的隊伍,在夜色之下是那麼的渺小,這淒冷的夜空,仿佛也是趁托這種沉鬱的氣氛,樹林四周的夜鶯發出的嗚嗚的叫聲,猶如厲鬼在嚎哭,聽了令人毛骨悚然,全身都起了雞皮疙瘩。

我們這一群人,才十幾歲的年紀,就要遠離親人和故土而去,不是上戰場卻勝似上戰場,我們是蒙古將士浴血疆場的強大後盾,隻有我們,才能撐起大蒙古帝國征服西夏的希望……

我滿腹的惆悵,此時此刻,遠離故土,萬千愁緒襲上我的心頭……

十二年前,我出生在這個草原上一個貧困的牧民家庭,自幼父母雙亡,與爺爺相依為命。

此前,成吉思汗已經建立了強大的蒙古帝國,勢力日益旺盛,一個原本不怎麼起眼的部落迅速崛起,屹立在大草原上。為了進一步擴張蒙古的版圖,成吉思汗對外發動大規模的戰爭,進行野蠻性的侵略和征服,戰爭使得生產遭到了嚴重的破壞,人民生活苦不堪言,到處流離失所。

爺爺已是滿頭白發,臉上布滿了密密麻麻的皺紋,曆經世事滄桑,體態極其沉屙,為了我們爺孫倆的衣食,卻依然每天佝僂著身子,起早摸黑地勞作,含莘茹苦地養育我,教導我。

即使是這樣,家裏依然窮得揭不開鍋,經常是吃上頓愁下頓。還躺在繈褓中的我,就已經皮包骨頭,瘦削如柴了。爺爺經常獨自望著我偷偷掉淚,擔心養不活我,對不起我死去的爹娘。

在挨饑受餓的日子裏我長到了三歲,那年,一個饑寒交迫的六歲小男孩流浪到我們家,蜷縮在柴叢中,全身癱軟,麵色蒼白,手腳直打哆嗦,看樣子已經是奄奄一息了。

爺爺看他快要餓死了,一時起了惻隱之心,咬了咬牙,就把他收留了下來。

爺爺說,這個小男孩一定和我一樣,在戰爭中失去了父母,家裏就算是再窮,也要多添一雙筷子,養活這個可憐的孩子。

從此,我們便成了一家人,雖然經常挨餓受凍,食不裹腹,可生活倒也其樂融融。

小男孩來到我們家後,爺爺就給他取了一個漢名:蒙弘。不知為什麼,從我懂事起,我就知道爺爺特別嗜好漢名,而且,大字不識幾個的他也絞盡腦汁給我取了一個十分好聽的漢名:蒙伶。

爺爺說他希望我長大以後像我的名字一樣聰明伶俐,可是,生為蒙古人,為什麼非得取個漢名而不取蒙古名呢?爺爺似乎一直都在躲避著我這個奇怪的問題。

蒙弘來後,原本就家徒四壁的我們更是三天都吃不上一頓飯,家裏更是一貧如洗。幸好蒙弘還算懂事,對我很是關心和照顧,對爺爺也很孝順。一家人除了衣食憂慮之外,一切都好。

五年後,我八歲,蒙弘十一歲,這一年,野心勃勃的成吉思汗為了早日完成統一中國的大業,決意從攻打西夏開始,並再次向民間征調大批童男童女,用於投入到他多年前在西夏為了獲取情報而成立的一個秘密間諜組織——幻夜黨。當時戰事紛亂,民不聊生,早已到處流離失所的人們,哪個還肯拱手把自己的兒女往死裏送?一時之下,人們竟連夜攜妻帶兒舉家四處逃散,隻有極少數兒童被官兵抓壯丁一樣抓到了牧場。

草原上白骨遍野,陰鶩的天空仿佛瞬間要壓下來,燦爛的陽光似乎變成了鮮紅的血,在我整個人的世界裏,八歲的這一年,充滿了血腥的味道和無盡的恐懼。

也就是在八歲的這一年,爺爺的一個令人不解的驚世駭俗的舉動扭轉了我一生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