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結束語(1 / 2)

《淚路》是我第一次嚐試進入書寫世界,也可以說,這是我撰寫的初作,今天,《淚路》一文在《鐵血網》完本了,讓我為之欣慰和感激,同時心中存有萬分的感謝之情,首先在這裏我向守衛在祖國邊界第一道防線,為了祖國安寧、為了社會穩定,為了邊防永固,紮根邊防無私奉獻的軍人、軍嫂們致敬!其次我感謝《鐵血網》全體老師對《淚路》的青睞,特別感謝編輯滄海老師的鼎力支持,感謝其他編輯老師所付出的心血;再次感謝閱讀《淚路》的書友,對《淚路》的衷愛和關心,可以說,是您們給了我最大的動力,讓《淚路》能夠一路走到底。

回想《淚路》所走的曆程,想想最初啟蒙,還得從2007年說起,當時因為工作的原因,深深體會到邊防一線默默奉獻的軍人,他們為了邊防的安寧、為了駐地的穩定,舍小家、顧大家的精神,讓人為之感動,為之敬意,由此而蒙發的書寫邊防軍人故事的念頭,也就是這一個念頭,讓《淚路》一文有了基石。然而書寫邊防軍人,他們的那種情懷博大而精深,讓人不知如何執筆,每一次提起筆,最終都是以失敗而落筆。再想想最初書寫《淚路》,自己雖然有寫的念頭,可是受到自身文化素養的製約,沒有寫下去信心和支撐,而不寫,腦海中已經固有的一個個場景和畫麵不時的出現,時時的折磨著,讓人難以自拔。就在這兩難之時,同宿舍的室友給了我最大的鼓勵,與邊防軍人一起生活的曆程給了我啟迪,最後下定決心編寫這一故事,然而整個故事如何來寫,說實再的,那是的我特別的紐結,真是進退維穀。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一個好的念頭有可能一閃而過,如果我們將這一念頭記錄下來,付注於實踐,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寫《淚路》一文,是一個念頭的啟蒙,當這一文念頭駐定後,我對故事進行全麵的構思,我把主人公確定為山峰,其寓意有兩點:一是自己第一次寫,力爭有所突破,能完本,就如一個人登山一樣,最終的目標就是走到山峰之頂;二是邊防軍人大部分駐守於山峰之中,守住山峰、守住邊防對他們來說是不可動搖的信念。主人公確定後,整個故事的主線讓我這之頭痛,一個偶然的機會,我看到了軍嫂們為了支持自己丈夫的付出,讓我為之感動,最終的我,決定寫一篇以情感為主體,體現軍人這情、軍嫂之情的文章,以此來彰顯邊防這辦的大愛之情。

總的方向明確了,但是基本框架的構造如何設計,讓人為之迷茫,多少個日夜,腦海中勾勒著,梳理著,看過《淚路》的書友們都知道,《淚路》是以山峰接受命令探親為起步,以揭開他心中埋藏了七年的痛為起點,以尋找自己妻子的親人、領導的親人和自己的生死兄弟為主線,當時,我把山峰的妻子定位後,我為之而痛心,想想整個故事的發展,最初我將這一故事的課目定為《淚易朦朧》,其目的是讓書友們看到整個故事以淚相隨,然而開展撰寫。

整個故事撰寫用了一年多時間,那期間,隨著故事的不斷深入,雖然初稿特別的粗糙,剛開始初稿隻有三十七萬字,但是其故事不失其情感,讓人常常淚流淹麵,當時,我看到整個故事的情節和內容,感覺有一點痛心,認為寫得有點悲傷,為了化解其中的痛和淚,我將整個故事進一步的修改,淡化那份已有的傷痛,與此同時,看了整個故事,我才發現,故事以淚為主,以尋親為輔,我將故事題目改為《探親淚路》。

2009年底,整個故事經過一番修改完善了很多,但是總感覺到有很多的不足,這主要表現在自身的文化功底太差,對有些細節描寫的太粗,對有事的情節與發展把握的不是很準,同時,每一次看自己所寫的故事,都有一份悲,於是我將整個故事的初稿鎖到了抽屜裏,不再問津。一年時間過去了,隨著自己對網絡的接觸,啟發了我把該故事發於網上的念頭,然而在發文之前,我再一次把整個故事看了一遍,這一遍竟然讓我自己看了都為之心顫。

太粗了,真的太粗了,有很多章節在銜接上特別的生硬,有些故事前因後果都無法而得,麵對這樣的情況,我放棄了發文的念頭,再次利用時間將整個故事從頭至尾的修改了一遍,這一修改斷斷續續用了好長時間,隨之又讓其寂靜的躺於屬於自己的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