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迎接初來人世的嬰兒

試想一下,假如我們是嬰兒,來到這個世界上的時候,會看到些什麼呢?那些洗漱用品、沙發櫥櫃在我們看來就是龐然大物,我們根本擺弄不動,甚至是一個小小的鞋刷子,也沒有一個是為我們準備的。這裏不是我們應該生存的房間,這裏屬於那些巨人們,我們隻是被關押在這個房間裏麵的“小矮人”。

難道不是嗎?你仔細看看孩子在一天中可憐的遭遇吧!父母身體巨大、腿也特別長,因此可以毫不費力地邁過沒一個房間的門檻,而孩子們即使想走進大人的房間,那個門檻對他們來說就是一座巨大的屏障,想要翻過去就像是爬山一樣困難;孩子們累的時候,等待他們的是比他們身體還要龐大的“巨型”椅子,他們要想上去休息一會兒,那隻會讓他們變得更累;孩子們想動手把髒衣服刷一下,可是那該死的刷子竟讓讓孩子們兩手才能拿得起來;可憐的孩子,你還想洗澡對嗎?你可以洗,不過你首先要確定自己能夠搬得動那個笨重碩大的洗澡盆。盡管這些遭遇讓你憤怒不已,可是那些巨人們還樂嗬嗬地對你說,他們盼望你的出生已經盼望了好久。也許他們真的期待已久,可是卻沒有做任何準備工作,真是絕妙的諷刺。

當然,這麼說也不完全對,他們的確做了一些準備。你沒看到孩子的房間裏擺滿了各式各樣的玩具嗎?為了孩子能夠身心健康地發展,成人的確下了很大工夫。可是親愛的,那些並不是孩子們真正需要的,那不過是成人玩具的一種“迷你版”。這又是成人給孩子們玩兒的一種黑色幽默。所以,孩子們來到這個世界上的時候,一定很失望。他們逐漸發現根本沒有真正屬於自己的空間,自己隻是個被愚弄的對象,硬生生地被安排到了成人的世界裏自娛自樂。

眾所周知,孩子們常常毀壞他們手中的玩具,尤其愛破壞那些特意為他們製作的玩具。在我們看來,兒童的這種破壞行為恰恰是他們智力發達的證明。他之所以會拆壞玩具,是因為他想知道“這東西是怎麼做的”,也就是說,他想在玩具裏麵尋找有趣的東西。因為玩具在外觀上沒有任何使他感興趣的東西。所以,有時候孩子們憤怒地對待這些玩具時,我們一定要給予理解。這是因為他急切地想知道深藏在玩具之中的奧秘。

依靠周圍環境和各種輔助物生存是兒童的自然傾向,他寧願用自己的臉盆,自己穿衣,自己掃地;當然,他喜歡使用與自己相配的桌子、椅子、沙發、衣櫥和餐具。這會讓他們變得更適應生活,也過得更舒適。重要的是,孩子們還可以通過使用雙手而變得更聰明。讓孩子在行為上看上去更像大人,這有什麼不可以呢?天性使然,使命使然。

我們“兒童之家”有這樣一個孩子,他做事沉著細致,非常有耐心,儼然一個公司的管理者。房間的布置井井有條,掛衣物的衣鉤正好在他伸手就夠得著的地方,當他輕輕打開一扇門時,門的扶手大小也恰好能被他的手握住;房間裏的小凳子,重量正好適合他的臂力,使他搬起來不太沉。我們看到,當他在自己房間裏做這些動作的時候,顯然十分享受這個過程。鑒於這樣,我們便提出一條簡單明了的建議:為兒童創造一個所有東西的大小都與其能力相配的環境,這有助於發展他們的潛力。孩子們在一個屬於自己的環境裏麵,才會表現出更加積極的生活態度,生命也因此充滿了活力。

有時候我們會發現,孩子的生命更像是蝶蛹裏麵的蟲,需要慢慢地長成蝴蝶。因此他們的行動還是那麼緩慢,但是不可否認他們的確很專注。我們應該尊重生命從成長過程,否則欲速則不達。轉過頭來,看看我們的家長是怎麼摧殘這些小生命的吧!我們會毫無顧忌地阻止他們的活動,就像奴隸主對待沒有人權的奴隸一樣,並且我們在這樣做時,毫無歉疚之心。許多人認為,對一個小孩表現出尊重是十分可笑的。大人們對以下的情形已經習以為常,當一個孩子正在吃飯時,成人就會很自然地去喂他;當孩子正在努力地扣衣服的扣子時,又有大人急不可耐地幫他扣上。總之,孩子的每一個行為都會有人代替他去做,成人對孩子連最起碼的一點兒尊重都沒有!特別是孩子妨礙了大人的工作之時,我們總是劈頭蓋臉地將孩子訓斥一頓,但是當孩子“工作”時,我們則可以粗暴地打斷他們的工作而不需要有任何的羞愧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