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此,中醫曆史上的寒溫之爭就開始了,傷寒學派說溫病學派是胡說八道,溫病學派說死套傷寒學派的方法那是害人,總之爭鬥十分激烈,規模蔚為壯觀,各位翻開醫書,可以看到很多有關當時論戰的記載。
現在各位看中醫的教材上,在感冒的部分,還是分為外感風寒、外感風熱等部分,這都是寒溫學派分裂的結果。
可是按照這個寒、溫的分法,治療感冒靈嗎?效果好嗎?實事求是地講吧,療效一般,有的患者好,有的患者不好。如果效果都好,那麼控製流感的任務早就放在中醫的身上了,就是因為忽好忽不好,所以上麵的領導也感到很狐疑:中醫治療感冒到底行嗎?
我自己就有切身體會,剛學中醫那會兒,甭說別人了,就是自己患了感冒,也要仔細地分析,這是傷寒還是溫病?用哪一派的方子?那個時候我自己拿自己做試驗,熬藥喝,經常搞錯,但也慢慢積累了經驗。
等到學中醫學得深入了,才豁然開朗,這些人都爭什麼啊,分什麼傷寒、溫病,其實就是一回事兒嘛!
您該問了,什麼?傷寒和溫病是一回事兒?
是的,其實都是外感病裏的各種狀態,是不同的階段,被人為地給分開了,所以用哪個學派的治療方法療效都不是百分之百。
我來給各位分析一下吧,現在我們對微生物也了解了,我們可以給病毒分一下類,哪一類病毒是風寒感冒的病毒,哪一類病毒是風熱感冒的病毒。中醫的外邪還有風、暑、濕、燥邪,您把感冒病毒給分一下,和這些邪氣對一下號吧!
這個任務會讓人發狂的,因為實在是沒有辦法對號。我們現在知道主要導致流感的病毒為正黏液病毒,分為甲、乙、丙三種類型,我們感染以甲型為主,有多種變異。那麼,到底和寒、溫等外邪如何對應呢?答案是:根本就沒有辦法對應。
所以,我們不能說外界的病毒和細菌是有風、寒、暑、濕、燥、火等性質的,因為一個流感病毒,就可以讓你這次感冒冷得發抖,下次感冒熱得發狂。
那麼,中醫說的外界的風、寒、暑、濕、燥、火六個邪氣又是指什麼呢?
原來,這六個邪氣並不是真的邪氣,而是指外界天氣、周圍濕度等等生存的條件,如果這些條件發生了異常變化,出現了這六種特征,就是六個邪氣了,其實它們都隻是大自然的變化,之所以把它叫邪氣,是因為它們能夠引起人體相應的不正常的變化。古代中醫把這些身體不正常的變化給分成了六大類,如此而已。
人體在正常的狀態下,對這些外界微生物是有抵抗作用的,比如家人感冒了,您卻什麼事兒沒有,這就是例子。而一旦外界的變化引起了您身體的相應變化,比如外麵冰天雪地你卻隻穿了件單衣出門,結果感冒了,不是那個分類到“寒”的感冒病毒侵襲了你,而是氣候的“寒”打亂了你身體的正常狀態,出現了相應的反應,結果感冒病毒來了。
古代中醫不知道感冒病毒是什麼,所以幹脆明智地用天氣異常給歸類了,現在我們知道了,應該把這話說明白了,否則還是瞎嚷嚷什麼“寒邪”,這寒邪在哪兒放著呢?您倒是拿出來看看啊?沒有。
所以,患感冒的過程都有一個模式,外邪(現在叫感冒病毒)侵襲了人體,引起了人體的反抗。
這個模式,由於外界環境的條件,或者我們自身體內狀態(陰虛、陽虛、痰、瘀等)的不同,會在進展的節奏上有所變化。
至於全球範圍的流感大爆發,則是感冒病毒在某種外界條件下產生變異,出現了一個人體感覺特陌生的變種,結果就爆發了,這有更深層次的氣候原因,和當地的小氣候關係就不大了。但感冒病毒侵襲人體的模式還是一樣的。
現在,該講感冒的解決辦法了。
感冒首先是對身體造成了一定的抑製狀態,我們最明顯的表現是體表發冷,有的時候還流清鼻涕、打噴嚏,傷寒學派說這是外邪襲擊了體表,溫病學說語焉不詳。
這個階段有的時候長點兒,可能持續幾天(甚至會發高燒,中醫說有裏熱了),有的時候則特別短,甚至幾個小時或半天就過去了,因為它太短了,所以溫病學家沒有給予足夠的關注,認為此病上來就表現為熱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