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奇聞趣事中的化學(3)(1 / 3)

真相是這樣的

照相膠卷上塗有一層薄薄的乳膠,裏麵均勻地布滿了溴化銀微粒,溴化銀呈現出淡淡的黃色,對光線十分敏感。照相機快門一開,光線就會透過鏡頭,照到膠卷上,有一部分溴化銀會迅速分解,變成黑顏色的銀顆粒和溴。

可能你會有這樣的疑問:銀不是銀白色的嗎?怎麼會變成黑顏色的呢?整塊的銀是白亮的,但細細的銀粉卻是黑色的,物質的顏色與顆粒大小密切相關。拍完的膠卷不能見光,需要在藥水中讓膠卷顯影。

顯影液是由一些還原性藥物配製的,使溴化銀以見光分解的銀微粒為中心,生成許多的黑色銀粒。光線強的地方,黑色銀粒多;光線弱的地方,黑色銀粒少。這樣就把感光後生成的潛影顯現出來了。這樣膠卷上就出現了“白頭發黑臉”的人像。

但顯影以後的膠卷依然是不能見光的,因為還有很多沒有發生化學反應的溴化銀,需要再用一些藥劑將它清洗下來,不讓它再次感光。用硫代硫酸鈉配成定影液,它能和溴化銀裏的銀離子結合,溶解在水裏,這樣膠卷上就沒有感光的溴化銀了。

不論是黑白照片還是彩色照片,都要用到溴化銀,而且它們衝洗出來之後也都是色調顛倒的:紅花顯深藍色,藍天發黃光,綠葉變成品紅色。用彩色正片翻照以後,色彩才恢複正常。

溴化銀具有感光性,常用於照相底片。因溴化銀見光分解成銀和溴,但在光照減弱後,銀和溴可重新化合為溴化銀:2AgBr→2Ag+Br?↑(條件為光照)

其實,溴化銀除了用於照相外,在變色鏡片中也經常使用,在普通玻璃中可以加入適量的溴化銀和氧化銅的微晶粒。當強光照射時,溴化銀分解為銀和溴,分解出銀的微小晶粒,使玻璃呈現暗棕色。當光線變暗時,銀和溴在氧化銅的催化作用下,重新生成溴化銀,於是鏡片的顏色又變淺了。

反複煮沸的水為什麼不能喝

故事裏的大學問

一次,寧寧放學回家後感到口渴,對著水龍頭就喝了生水。半個小時後,寧寧的肚子就痛了起來。從那之後,寧寧再也不敢喝生水了。一天,媽媽正在燒水,寧寧站在一旁叮囑媽媽說:“你多燒一會兒,我就不信反複地燒,還不能殺死水裏的病菌。”

聽了寧寧的話,媽媽笑著說:“傻孩子,喝生水不衛生,但也不能喝反複沸騰的水,這同樣對身體不好。”寧寧有些不明白了。那麼,你知道還有哪些水不宜喝嗎?為什麼這些水不能喝呢?

真相是這樣的

除了生水之外,反複燒開的水,蒸飯、蒸肉以後殘留的“蒸餾水”,開水鍋爐裏隔夜重煮或未重煮的水,以及裝在熱水瓶裏已有幾天的溫開水等,都是不宜飲用的。

不能喝反複沸騰的水是因為水裏通常都含有微量的硝酸鹽和重金屬離子,比如鉛、鎘等。水長時間加熱後,因水分不斷蒸發,水中硝酸鹽和重金屬離子的濃度就會增加,含有較多硝酸鹽的開水在進入腸胃後,其中的硝酸鹽就會被還原成亞硝酸鹽。我們知道亞硝酸鹽是有毒物質,會破壞血液輸送氧氣的作用。同樣,重金屬離子對人體也是有害的。

喝生水和反複煮沸的開水,都不利於身體健康,那是不是喝純淨水或蒸餾水最健康呢?其實不然,一般水裏含有鈣、鎂等人體必需的元素,鈣是骨骼和牙齒的主要成分,還對維持心肌的正常收縮和促進血凝等有著重要作用。鎂主要存在於骨骼中,每人每天約需要0.3~0.5克鎂。這兩種元素的一部分就是從飲用水裏攝取的。由此可見,蒸餾水和純淨水並不能滿足人們的這個需求。

那麼,飲用什麼樣的開水才合適呢?燒水時,當水壺中的水開始沸騰,表明壺內的水溫已達到100℃,絕大多數細菌都被殺死,若自來水中氯的氣味較重,就可以適當再燒一兩分鍾,這樣的水無論是泡茶,還是煮飯,都非常適宜。

化學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如果能懂得一些化學知識,關鍵時候就能派上用場,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如何解酒。

喝醉後可以吃一些帶酸味的水果或者喝50~100克食醋來解酒,因為水果裏含有有機酸。比如,蘋果裏含有蘋果酸,柑橘裏含有檸檬酸,而酒裏的主要成分是乙醇,有機酸能與乙醇相互作用形成酯類物質,以達到解酒的目的。

同樣的道理,食醋能解酒是因為食醋裏含有3%~5%的乙酸,乙酸能跟乙醇發生酯化反應生成乙酸乙酯,所以也能解酒。

洛杉磯光化學煙霧事件

故事裏的大學問

從20世紀40年代初開始,每年夏季到早秋,隻要是天氣晴朗的日子,洛杉磯城市上空就會彌漫著一種淺藍色煙霧,使整座城市變得渾濁不清。這種煙霧使人眼睛發紅,咽喉疼痛,呼吸不暢、頭痛。1943年以後,煙霧更加嚴重,以致100公裏以外,海拔2000米高山上的大片鬆林也枯死了並造成柑橘減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