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白水橋遭遇戰(1 / 2)

武都郡內岷山郎架嶺源有一水,名曰羌水。羌水屈曲向東南流至陰平境內,氐人稱之曰白水,白水再向東南,至益州廣漢並入西漢水(嘉陵江)。

自馬超、薑維、馬岱三人定計襲取陰平後,幾天時間內,武都境內的兵馬旋即被緊急調動起來。

一番周轉後,最終定下由馬超的兩千西涼鐵騎,馬岱的八百突騎營和薑維的三千二百羌騎共計六千騎兵組成聯軍出征陰平;龐宏、柯十三、雅丹三人防守下辯,柳隱、越吉防守略陽。

九月初三,馬超與羌人的聯軍沿著羌水順流而下;兩日後的初五清晨,聯軍已經奔襲三百餘裏,即將於半個時辰後抵達武都與陰平交界處的白水橋。

大軍將在這裏渡江,從此正式跨入陰平境內。

這一日的清晨非常新鮮幽麗,天邊微微有了亮色,陽光仿佛給大地鍍上一層金色,空氣中帶著清晨獨有的草木芳香。

一支胡漢混雜、齊整不一的騎隊正排成長長一列隊伍,快速同行在河畔小路之上。

道路兩旁,草木豐茂,野草更是在這個盛夏的季節肆無忌憚的生長,草葉上托著一顆顆晶瑩透亮的露珠,似乎正要順著葉子滑落下來,但不等滑落,旋即被鐵騎毫不留情的踏過去,碾落成泥,和於塵土。

此時,馬超、薑維二人位於騎隊正中,坐於各自的坐騎之上徐徐策馬而行。

疾行兩日不停歇,兩人麵上都染上了一層風霜,但大戰在即,兩人渾身上下皆洋溢著滿滿的戰意。

對於馬超而言,殺了強端,不僅可以為他神威天將軍正名,還能為死去的吳蘭和雷定報仇雪恨,一舉洗刷漢中戰役前哨戰——下辯之戰戰敗的恥辱。

而對於薑維而言,一旦拿下陰平,那就意味著蜀漢的西北徹底平定,朝廷可以以最低的代價在西垂建立起新的秩序,從而在胡漢貿易中取得最大的益處。

更值得一提的是,占據武都可以作為將來北伐的跳板;而掌握陰平,則能堵上益州不為人知的一大漏洞——曆史上,鄧艾就是循著陰平小道直取益州腹地江油關,進而威震蜀漢百官、劉禪被迫投降的。

兩人各懷心思,一路無語,隻是不住催促騎隊向前。

就在距離白水橋還有二十餘裏路程時,前方急促的馬蹄聲驟響,不多時,現出馬岱風塵仆仆的身影。

馬岱作為此行前鋒,負責在前方打探消息,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端的是責任重大。

馬超見他親來,情知前方有重大軍情,便勒馬急問道:“岱弟,何事?”

薑維亦隨之投去關注的眼光。

馬岱喘了口氣,麵有難色,拱了拱手道:“兄長,伯約,某在白水橋親眼所見,氐人在河對麵設有營寨,此刻正嚴陣以待,看來強端那廝早得了消息啊!”

馬超狠狠一捶大腿,怒道:“我等緊趕慢趕,不想還是漏了消息去!到底是哪個混蛋幹得!”

其實,無論是源頭的羌水,還是中下遊的白水,因這一段水道穿行於崇山峻嶺之間,故而水勢頗為湍急,數千大軍欲要渡河,頗要費上一番周折;倘若河對麵有人提前布下防禦,那麼大軍渡河的難度將要十倍、百倍的增加。

他二人強調兵貴神速,並且特意選了這一日的清晨渡河,就是免於氐人提早收到消息早做準備,這樣一來,聯軍必能借此打強端一個措手不及。

但很顯然,這個計劃落空了。

眾人根本沒料到逃跑的木巴會投奔此處,畢竟參狼羌和白馬氐人之間有著解不開的血海深仇。

駐馬猜測了一會,騎隊的速度由是大減,不少不明就裏的士兵扭頭朝他們的方向望去。

薑維見狀,建議道:“正所謂船到橋頭自然直,事到如今,不如先去看看再說。”

馬超也沒有別的辦法:“隻能如此了。”

兩人當下驟然加速騎行,在馬岱的帶領下,快速抵達位於二十裏外的白水橋畔。

陰平的漢人極少,而羌人和氐人都不具備製造大型橋梁的技術,故而此地名雖然叫白水橋,實則並不是因為此處設有橋梁,而是因為白水流經此處時,正位於兩座山峰之間的河穀地帶,河床變寬,水流由是趨緩,水淺時水麵隻有半匹馬高,可供人通行,故而得名白水橋,或者白水灘更能表達這一層意思。

三人抵達時,但見寬約十丈外的河對岸正列隊數萬兵馬,在白水以南雁翅排開,遠遠望去,長槍似林,旌旗如雲,黑壓壓的一片,蔓延河南足有十數裏,一點都不給漢羌聯軍一絲可趁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