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咽口水,忙阻道:
“雅頓是老羌王的兄弟,雖說威望淺薄,但麾下畢竟還有數千部眾,又占據堅城下辯,絕非易與之輩;而世居略陽的越吉,更是我羌人中數一數二的勇士,有萬夫不當之勇,麾下雖然隻有幾百勇士,但人人皆可以一當十,便是當年老羌王在世時,也不得不忌憚三分,不敢輕易征召。去年將軍南下時,若老羌王帶的人是越吉,而非江濕、丹頓二人,則勝負…勝負…那個…勝負……”
雅丹本欲說“則勝負尤未定也”,忽察覺到此言不妥,不得不生生頓住,舉目去望薑維,但見他麵無表情,恍若未覺,不由暗籲了一口氣。
這時,但聞馬岱朗聲笑道:
“這個越吉,某家也是頗有耳聞。傳聞此人身高八尺,武藝高強,善射箭,使一大鐵錘,是羌人中的一條好漢。然此人不諳計謀,失之有勇無謀,故而勢力一直限於略陽一帶,難以擴展。”
邊上魏榮忽悻悻道:“什麼武藝高強,若教我碰上,少不得給他點顏色看看!”
此時,薑維通過雅丹與馬岱兩人的描述,對越吉有了一些隱約的印象。他又細細問了幾個關於略陽的地理問題,心中大致有了計較,便對雅丹笑道:
“你休要看不起馬將軍手中千餘兵馬,在某看來,足勝過爾等一萬部眾。”
頓了頓,又道:“更何況,上兵伐謀,其下攻城。不到萬不得已,某也不會無故損耗將士的性命。此番某正要不費一兵一卒,襲取略陽。”
雅丹被他的豪語拿住,隻得住嘴不言,心中卻暗中嗤笑道,呸,我便擦亮眼睛看著,看看你們如何在略陽城下撞得個頭破血流!
次日天不亮,薑維便派阿布護送雅拉索和羌人百姓、並牛羊物資返回陽平關。
眼下漢中正處於大開發階段,人口、耕牛皆是緊俏的資源。他們的到達,將是對諸葛亮最大的支持。
而雅拉索,名曰保護,實則將被換一種方式軟禁起來。對於這一點,雅丹心知肚明,卻根本無力反對。
薑維則領著大軍,並新加入的八十羌人勇士,直撲西南方向百餘裏的略陽。
略陽始建縣於前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以其用武之地曰略,治在象山之南曰陽,故名略陽,向來是羌人氐人混居之所。
後漢元初二年(公元115年),時任武都太守、又將帥之才的虞詡主持“刊山導江”,疏通了略陽至下辨成縣的嘉陵江航道,發展了這一帶的水運。
曆史上,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自漢中西出祁山,期間物資往來運輸,倚重得正是這條水道;第一次北伐敗退後,他於建興七年(公元229年)派陳式取武都郡,隨後在略陽城設武興督。
由此可見,略陽之地對大漢北伐之緊要程度,可謂不言而喻。
薑維此番卻是看中了略陽的地理位置,勢必要將之先行握在手裏才感安心。
三日後,略陽境內的象山北麓,忽得出現一股強人,他們占山為王,封山閉道,不準當地百姓在山中狩獵,更不準行人往來穿行期間,動輒打罵,極盡侮辱之能事。
一時民怨沸騰,跑到當地豪帥越吉處告狀訴苦者不計其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