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目視薑維,沉聲道:“好一個彼消我漲,大業可期!”
劉備這一生顛沛流離、轉戰南北,見過太多形形色色的人人物。從販夫小卒到一方諸侯,每個人都有獨特的個性和理念,隨著時光境遇之變化,有些人能恪守本分,有些人卻會隨波逐流。他細細得觀察,時間久了,就練就一項看人頗準的本領。
他對薑維的第一印象,便是聰慧。年少聰慧,本為十分難得之像,然而此時蜀中人才濟濟,這樣的人才並非絕無僅有,馬謖就是另一個年少而聰慧者。
但他並不喜歡馬謖這樣的人,隻因少年得誌便未免會有些狂縱,整日誇誇其談,自以為高人一等。聽說曹操麾下的主簿楊修也是這一類人,最後還不是不得善終?
但眼前這個薑維,既有少年人的聰穎銳氣,還有與實際年紀不相匹配的沉穩與見識,這倒是平生僅見,讓他一時有看不清之感。
不過那又如何?來日放長,自有很多時間可以慢慢觀察調教。
更何況,等到兩年後軍裝齊備、兵精糧足之時,自己必將提兵北上與曹操一決勝負。薑維熟諳西事,無疑就是北伐最好的向導。
此前,他與法正、諸葛亮三人私下討論完畢,不論薑維本身才具如何,一律封候賜宅,也算存了千金買骨之意。
隻是眼下看來,此人文韜武略,在年輕一輩中確實是難得一見的人才了。
劉備念及此處,當下敕道:“薑維將門之後,屢世忠良,能棄一州從事之身,舉家來投,其心不可謂不誠;又念其獻圖有功,孤今日特加其為奉義將軍,封當陽亭侯!賞黃金白銀各百斤,錢二百萬,錦二百匹,賜錦裏宅邸一座!”
他話音剛落,群臣中頓時響起一陣喧嘩,一時議論紛紛,人人都朝薑維望去。
薑維乍聞這般厚賞,也是嚇了一跳,忙大禮參拜而下,口道:“微臣寸功未立,難當殿下如此厚賞,請恕微臣愧不敢受!”
他舉家來投,漢中王以封侯之理對待,這已經不是厚賞,而是破格之賞了!時至今日,蜀漢之中隻有關羽、張飛、馬超等寥寥數人因軍功封了侯,便是諸葛亮、法正、趙雲、黃忠等大佬都尚未受封,遑論吳懿、陳到等其餘名將重臣。
他今日若是受了封侯之禮,傳揚出去,不知會引來多少嫉妒和不滿,又豈能再容於這滿朝臣工?這當真是把他架在爐子上烤了。
他是來做大事的,並非貪圖這個封侯之功。故而,無論劉備如何勸說,薑維隻是拒辭不受。
如是連辭三回,諸葛亮笑著在劉備耳邊輕語幾句。
劉備緩緩頷首,道:“伯約既然不願受這封候之禮,孤暫且替你保管之。等到他日立下新功,再行賞賜便是。隻是這奉義將軍、錢帛屋舍,可切莫再推脫了。不然這莊重肅穆的朝堂豈不是成了討價還價的市井之地了嗎?”
聽他這麼說,薑維情知再推無可推,當下大禮參拜謝領。
這時,文臣之首的王傅許靖出列道:“誠哉天理昭彰,可見人心思漢!大王仁德!”
有他領銜,群臣齊聲道:“大王仁德!”
劉備看著拜謝的薑維,頓時生出物有所值之感,又聽聞群臣恭維,當下不由得放聲大笑起來。
隻是群臣之中也並非全然和諧,那名“來卿”躲在群臣之間,死死盯住前方的薑維。倘若仔細望去,那目光幽冷,令人不寒而栗。
而在大殿暗處當值的張苞也兀自不服氣,心道:“俺老爹戎馬半輩子,這才封了個新亭候。薑維這廝何德何能,居然也能受這封侯之禮!哼,若有機會,俺定當送他個下馬威嚐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