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日後的秋九月十五,漢中王朝會之日,董允再次造訪驛館,帶來的還有劉備傳召的命令。
薑維起了個大早,在家人的幫助下,沐浴更衣,還打扮了一番儀容。此乃事關全家人的大事,誰也不敢有絲毫怠慢。待一切收拾妥當,便在全家人的注視下,由董允作陪,一路向漢中王府行去。
董允經過那日穿衣一事,對他頗為欣賞,故而一路上一改平日嚴肅,和顏悅色地向他介紹此間風土人情。薑維也是饒有興趣得觀望應和。
說話間,一片巍峨的屋舍建築逐漸出現在眼前。正是城中最大建築——漢中王府。
漢中王府原為益州牧官署。經過劉焉、劉璋父子兩代人二十餘年不斷增築,占地益廣,終於擴建成為一個正殿為中心、亭台樓閣依次鑲嵌其中的龐大建築集群,內中遍藏金銀財報,十分富麗堂皇。
劉備入主此地後,將府中財報絲帛全部賞賜給了群臣和三軍,裁撤宮女侍從放入民間,故而眼下少了三分奢靡,倒是多了七分莊重。
王府左右衛兵林立,守備十分森嚴。兩人在王府大門前下車,薑維隨著董允穿過儀門,一路暢行無阻來到位於正殿左側的廊廡。
董允駐足道:“伯約,眼下漢中王正與群臣商議國事,等到諸事談畢,自有人傳你進殿麵君。你且在此屋中等候片刻。我此時應去交差了。”
薑維抱拳躬身道:“維自當在此等候,今日有勞董大人引路了。”
董允笑道:“你乃少年英才,漢中王見了你,心中必定歡喜。你一會兒麵君時,隻消從容應對便是,無需緊張。”
薑維知道董允這是在指點他,重了施了一禮,由衷感謝道:“多謝董大人提點。維已記下。“
董允點頭,又朝薑維拱了拱手,就此轉身離去。
薑維抬腿進入廊廡,卻見馬岱一身戎裝,早已端坐於屋中,正含笑看著自己。
他乍見故人,十分驚喜,正欲上前打招呼,馬岱卻微微搖了搖頭。薑維這才注意到屋子中還立有數名宦官侍從。
朝會乃是莊重肅穆之所,候召之人自有等候的規矩,倒確實不好在此喧嘩。薑維隻得與馬岱點點頭,找了個位置座下。兩人相鄰而坐,彼此靜默不語。
秋日天氣清爽,屋外涼風徐徐,清風不時送入,雖處廊廡之中,倒也覺著舒爽。也不知道過了多久,宦官獨有的尖細聲音響起:“宣沮水都督府裨將軍馬岱、天水義士薑維入殿!”
馬岱、薑維豁然起身,二人對視一眼,大步向殿中行去。
大殿地勢高偉,兩人跨過數十級台階,這才進得殿中。
薑維粗粗一掃,隻見正殿高屋建瓴,麵積開闊,以紋理雅致的杏木作梁柱,屋頂椽頭貼敷有金箔,端的是氣象萬千。數十名文武群臣分左右而立,文臣皆著黑色官服,頭戴進賢冠,武將皆著絳色官服,頭戴鶡冠,均是側著身子,注視著進來兩人。
由中間過道延伸到盡頭的丹樨上,端坐著一位身著備繡龍山九章文采冕服、頭戴九旒冕冠的男子,想來便是漢中王劉備了。隻是離得遠了,一時看不見真容。
想到這滿朝文武君臣之中,就站著自己仰慕的劉備、諸葛亮、趙雲等人,薑維原本古井不波的內心竟然漸漸激動起來,隱隱有上一世第一參加麵試時的緊張感覺。但旋即又一想,今日是自己在蜀漢朝廷的首秀,務必要從容自定,確保萬無一失。
他深吸了口氣,壓下心頭雜念,隻落後馬岱一個身位,照著尹默當時教授的禮儀,目不斜視,落落大方的向前行去。
行到距離丹樨一丈處,薑維、馬岱兩人並肩而立,向中間那人大禮參拜而下,口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