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縣訪韓公複
陶令移居處,城南住幾家。荒村隔溪問,茅棟曉林遮。
對酒心還壯,論詩日又斜。不愁回路晚,明月戍樓賒。
送王熙甫登科赴濟南
今日東門帳,親朋盡出城。獨惟從古學,人自重新名。
緇水吟詩渡,長山看月行。早知薄意氣,不訪葉儒生。
題自畫《林泉孤賞小景》,寄贈方比部
良朋不相見,動經三十年。視君如飛鳥,一去薄九天。
我乃甘沉淪,獨效鱗潛淵。淵天勢雖隔,故舊不可捐。
荒荒散椽屋,曆落秋水邊。中有孤吟士,白發手一編。
興來偶成畫,非迂亦非顛。寄彼台省人,顧此幽林泉。
雪中望溪,寄族侄五星
埽徑眺溪雪,雪中亭子孤。暝煙幾家靜,高鳥一枝枯。
水凍痕猶別,橋平跡尚無。由來冷味合,此興未能俱。
與單丈仲溫話舊
春陰連曉冷淒其,荒墅偎鑪醉此卮。
凋謝親朋還賸幾?飄零家室更依誰?
壯心銷滅渾相似,早歲嬉遊不可追。
非是雨多留客住,舊情除卻莫能知。
哀鄰叟
共是遠行客,先歸豈複驚?聊因屬鄰近,未免感平生。
幾醉寒暄節,如聞語笑聲。終知成寂寞,奈此惜今情。
過王希江故居
一從榻前別,不複過荒廬。當晝門還鎖,盈階草未除。
蠹侵牆有畫,塵覆案無書。近日多疑義,何人更啟予?
重展始祖墓感舊,示族眾
稚齒曾同展墓田,城西樹色憶當年。
壟頭禮拜班常後,穀口忻奔歸獨先。
分派弟兄多不識,曆朝翁仲尚依然。
鬆楸凋落無須恨,綠發童孫盡白顛。
單齊雲歿於秦中
久客意何如?別時春水初。猶聞離洛浦,未答入關書。
病榻留僧舍,歸魂到我廬。無墳生宿草,此恨恐難除。
萊州,贈林郎故人林鳴九孫
倚杖臨風思渺然,柴公隄上月娟娟。
鶯雛啼罷自飛去,城郭如斯悲昔年。
二
去日懷中呼幼字,今來海上震才名。
與郎三世為投贈,莫厭詞場老瘦生。
留別翟照四
故人十年別,須發雪霜新。感慨多談往,流連遂匝旬。
兒童還解戀,奴仆亦相親。明日青山隔,離思又幾春。
與子喬、海明子千溪亭飲宴
閑登此亭望,適樂同心賞。快談積別多,長歌踞高朗。
蠻嶺自迢遞,鬆杉正蒼茫。始悅夏風清,更當霽月上。
落落披襟袖,泠泠照宏敞。坐久夜無聲,但聞水流響。
複理東亭,改“歸雲”,為感舊,示子喬
東亭,餘所居村東鬆閑亭也,吾弟叔白所構名之曰“歸雲”。庚子(1780)歲,偕子喬南遊,叔白歿於粵中。既歸,亭遂荒蕪,十年不治。今春,始稍修之,感傷賦此詩。
東皋結亭子,平遠眺南陌。映窗植修篁,四麵繞鬆柏。
陰晴作明晦,時有雲氣積。以此名“歸雲”,詩酒酬佳日。
王子希江沈幽士,微吟好獨立。林君鳴九自瀟灑,徙倚多風格。
任生子昇稱善書,揮馳滿東壁。張老遠暉方外人,叔白之琴客。
無閑雪與月,亦複晝連夕。一去百越遊,十載遂絕跡。
歸來尋舊歡,諸君皆安適。鬆竹盡翦伐,棟宇亦傾側。
稍複理荒穢,漸次事修葺。佳木會重栽,斯人寧再集?
更名為感舊,與爾抱長慼。
寄和子喬《湖亭宴集遇雪》,兼問曆下諸老友
湖亭別幾秋,夢裏少年遊。遙想當筵雪,還勝載月舟。
數行疏柳暮,一片遠山收。故舊誰同賞?知應共白頭。
東亭覽舊,寄李五星、王熙甫
修除事已新,風光喜無減。值此冬景和,頻上孤亭覽。
寒雲遠汀散,斜照平岡斂。依然愛南山,吐嶺三兩點。
觸物興自發,緬舊情方黯。何當攜手來,杯酒同一感。
送單子固遊蘇州
詩客耽遊賞,南州幾載還。古風出京口,停棹問吳關。
水宿春星闊,舟吟晝雨閑。知君選名勝,先上洞庭山。
冬夜酬單廉夫
對坐孤鐙下,深齋夜向殘。垂簾鑪火靜,擁雪竹聲寒。
勝事年今過,名場興已闌。惟應冷僻句,寂寞共君看。
高士裘並序
李五星苦寒堅臥,其友王熙甫、單子庸為製羊裘,強起遊眺。餘聞其事,作高士裘。
洛陽城中三尺雪,袁生凍臥僵欲折。
俗令不惜故人憐,囊底尚有傭書錢。
持向東市得老羖,韋以大布寬於旃。
由來朱紫輕毳褐,此裘著敝誓不脫。
千金狐腋裹羶腥,羊若有知死勝活。
從此柴門晝不關,城西積素輝連山。
恥向澤中釣時譽,獨攬登高吟曉寒。
幸語高士衛爾冰霜骨,慎莫負薪傲炎月。
東亭晚眺,懷南中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