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反貪(2 / 2)

對於元起的任命,田豐一口答應了下來。他的本職工作是諫言,可是隨著元起越來越成熟,很少會出現錯誤的決定,這讓田豐一度認為自己已經淪落成了閑職,當然這是他希望看到的情況,主公不犯錯或者少犯錯,才是田豐當初投效元起的初衷。至於監察處長官的職位,讓田豐再次感受到了元起對自己的重用,於是就這樣不辭勞苦、身兼雙職的擔任了下來。

任何一個機構,都不可能隻有長官一個人存在,否則就是名符其實的光杆司令了。在監察處,元起還必需給田豐配備相當數量的人員,才能起到督查北方五州的作用。為此,元起和麾下眾將再次進行了人選的討論,除了四支精銳部隊的統領沒有被抽調人馬之外,其餘的各個將領紛紛向元起推薦麾下那些忠貞之士。最後,元起依照各個將領推舉出來的名單,再從李儒負責的潛龍成員中,抽調兩百人過來,進而擬定了一個監察處初期的司職人員名單,共計一千人零九人。這些人,以後都由田豐來領導了,他們將以燕京為中心,逐漸向四周擴散,先把幽州的一切錢糧運用,都控製在自己的視線之內。然後在進行人員擴充,向整個北方五州擴散。

監察處的成立,也算是解決了元起的一塊心病。貪汙的風氣一旦形成,再想控製可就不那麼容易了,趁著現在還隻是極個別的官員貪贓枉法,監察處的成立正合時宜。其實元起不擔心自己的這幫老部下、老兄弟們會出現類似的問題,甚至對麾下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官員,元起都沒有這種擔心,因為這些人都是跟隨元起一路一起走過來的,見證了北方五州興起的前前後後,那種開疆擴土的成就感,是其他州郡的官員所無法比擬的,他們願意把北方五州當做自己的家原來建設,這種認同感和歸屬感,是無法用語言來形容的。

可是元起不敢保證每一個人的認同感和歸屬感,都會約束住他們的私心,畢竟在大量的錢財麵前,還是會有人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而動心的。而且以後元起還要進軍中原,橫掃西涼,奪下川益州……隨著地盤的擴大,麾下的官員隻會越來越多,對於這些後來者,他們心中的歸屬感和認同感,絕不可能像現在麾下官員這樣強烈,越往南,人們對錢財越看重,長久以來的優渥生活,已經讓他們習慣了每餐的大魚大肉,而不像北方這樣比較清苦。屆時,難免會有人從中中飽私囊,出現吃虧空的現象。對於這樣的蛀蟲,元起是十分不想看到的,因此,監察處的成立是十分有必要的,無論是以現在為出發點,還是著眼於未來,都是保證政治清廉的重要機構。

監察處剛剛成立,就起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先後有三名官員被田豐給揪了出來,被當成了反麵的典型。這三個人中,貪汙最多的一個人,在三年內貪汙了二十萬錢;而最少的一個,貪汙的次數隻有一次,數量也不過是區區的五十銅錢而已。可是無論數量多少,既然已經被揪了出來,就應當公事公辦。按照燕京律中的規定,貪汙數量最多的一人被當眾執行死刑,而貪汙最少的那人,隻需補上貪墨的五十個銅錢,然後被解職而已。

懾於元起一貫的威名和知遇之恩,以及監察處的雷厲風行,四名官員主動到監察處自首,坦白了自己貪墨的前後因果,並主動交出被貪的錢財。對於這四名官員,元起沒有做出任何處罰,隻是在諄諄教導一番之後,解除了他們的職務。

前後七名官員落馬,在這個過程中,元起和監察處恩威並施,對拒不認錯的人處以極刑,對主動認錯並交出貪墨的人施以仁政,對其他的官員產生了不小的震動,燕京的官員們均是引以為戒,一時之間,一股清廉之風悄然在燕京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