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仁和三十八年五月初八這日,大名鼎鼎的程國公府前,人聲鼎沸,車馬喧騰。
今日正是程國公的六十大壽,滿朝文武都前來賀壽,國公府的二管家站在門口,已迎了半天的客。眼看著客人都來得差不多了,他才進去安排庶務。
站在國公府門口圍觀的百姓們都交頭接耳,議論紛紛,據說這程國公與當今的聖上關係匪淺,一生宦辰起起伏伏卻至今屹立不倒,幾經生死都能化險為夷,他的經曆足足能寫一部話本了,還有啊,人家程國公府上三個兒子都個個有出息,子孫後代全沒有什麼紈絝出現,家風極正,個個都像程國公那樣處事有君子之風啊!
百姓們猶在外麵閑話,程國公府的內院榮居堂卻是一片靜謐安寧。
不料這安寧很快就被打破,一個梳著百合髻穿著櫻桃紅撒花裙子的小姑娘急匆匆的邁過門檻向裏麵衝去,侍候在一旁的丫鬟來不及給她打簾子,她就一股腦的扒拉著進去了,一進去看見居坐在上麵的老夫人,她就開始扭股糖似的纏上去哼唧唧的撒嬌了。
她道:“祖母啊,你也不管管我爹,他要把我許給他的那個呆頭鵝學生呢!慈兒不喜歡書呆子嘛~~”說完還扭了扭小腰,眨巴著眼睛看著座上那位老夫人。
其實說老夫人也不對,這位夫人雖年逾五十,但顯然保養得極好,一頭青絲還烏黑鴉青,梳的整整齊齊的,上麵戴著幾隻翠玉發簪,麵上依舊光潔如初,但眼角還是留下了些許細紋,這反而更顯出她的慈和端莊。她正是國公府的最高女主人——有著皇帝賜予的超品誥命的程國公夫人,就連皇太子都得尊稱一句徐夫人的奇女子。
徐夫人看見孫女的小女兒情態,不由得臉上也帶出點笑意,她溫和的問道:“心慈,你為何不喜歡書呆子?”
“那還用說?當然是那個書呆不解風情啊!祖母,你是不知道他,他...他和我在一塊的時候還捧著書讀呢!整天滿嘴的之乎者也,孔孟之道,您是不知道有多煩人!”
小姑娘一抱怨起未婚夫婿就沒完沒了,徐夫人笑而不語,聽她抱怨完,才開口道:“就因為這個嗎?那心慈你想要什麼樣的夫婿?”
程心慈不假思索的答道:“當然是祖父那樣的男子啊,君子如玉,翩翩有禮,又溫柔體貼,對祖母好的不得了!”
徐夫人啞然失笑,道:“心慈,你覺得我和你祖父是值得羨慕的一對夫妻嗎?”
“當然!我做夢都想和您和祖父一樣,找到一個可以白頭偕老的人。”心慈握著拳頭,激動的回答道。
徐夫人摸著她的頭發,笑著說:“傻孩子,你可知道,三十多年前,你祖母我可是京城有名的‘女君子’,書呆子;而你祖父卻是人人懼怕的‘鬼見愁’,出了名的陰狠毒辣,做事不留情麵。”
心慈驚呼:“怎麼會!祖母您這麼溫柔嫻靜,怎麼會是女書呆!”說完她捂住嘴巴,感覺自己說錯話,不過偷偷抬眼看祖母臉色,還是那麼的慈愛溫和,她又大著膽子道:“還有祖父,外麵的人都說他有蔚蔚然君子之風呢,怎麼會是‘鬼見愁’!”
說完看看祖母,還是那副淡定的樣子,祖母從來不說假話啊,程心慈纏著祖母道:“祖母祖母,你快跟我說說三十年前的故事吧~~”
徐夫人目光悠遠,仿佛穿越了時空歲月,她溫婉的聲音充滿懷念:“那還得從仁和二年的夏天,皇帝賜下的一道賜婚聖旨說起......”
正文:
四月的天氣裏溫度適宜,徐翰林府中的後花園柳色青綠,花圃裏姹紫嫣紅的牡丹嬌豔迷人。一彎石子小路延伸到園子深處的美麗荷塘,荷塘旁的一棵百年榕樹鬱鬱青青,枝丫橫生,樹蔭竟綿延成一片,好不清爽。
樹蔭下放置一個幹淨透白的大理石桌,四個玲瓏小凳。一名身著月白色薄衫,淺綠色襦裙,梳著百合髻的妙齡少女,正端坐在小凳上,一手蹙著下巴,一手執著黑玉棋子,皺眉思索著桌上的棋局,微風輕輕吹起紗裙,隻覺她周身有著說不出來的溫文爾雅。
她旁邊站著一個小丫頭,手執一柄紈扇,正細細的為其打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