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望沙少年
柳思健立在柳樹陰下,發呆。春天已經到來,花明柳綠。在別人感到的是舒服,但在他,卻仍然感到有絲絲冷氣,透體而過。他的身體是弱的,抵抗力不如別人,這是事實。他時不時就打一個噴嚏,按說回家去休息會更好,但他卻不願回去。不是家裏缺少溫暖,而是他認為他的身體不該這麼弱,所以他得要鍛煉一下。不求體壯如牛,起碼總得適應環境吧。
他生來就體弱,體弱則必然多病。因此從小到大,病的虧他是一直都在吃的。但在長期的吃虧中,他也摸索出了一套對付疾病的頗為有效的方法。這也就是所謂“久病成良醫”吧!但他所求的卻不隻如此。他想讓自己有事做,他不願虛度時光。可是他又有什麼事情能做呢?
這裏的人是靠種莊稼生活的。他能像他們那樣下田裏去幹活麼?不能,他根本就沒有那種力氣!有一次他到自家田裏去勞作,掄著鋤頭鋤了一上午的草,當時覺得累,很累,但他想應該沒事,回去歇息歇息就過來了。然而讓他沒想到的是,他竟為此病了有十多天。渾身酸痛,還發低燒!從此家裏人再也不讓他幹活了!
但他也有優點。他愛讀書,平常無事,就拿了書讀。他的父親是私塾先生,家裏別的沒有,書倒是還夠他讀的。他不能勞作,家裏就得養著他,這對他們這個家庭而言,可是一個相當沉重的擔子。但他的父母卻並不因此就嫌棄他,還是一如既往地對他好。這讓他感受到的是溫暖,是非同一般的溫暖。可是,看到家裏因為受他的牽累,日子總過得緊緊巴巴,他也總是滿心歉疚!
但是,光隻歉疚,又有何用?毫無用處!
他也知道毫無用處,但那歉疚總還是襲心而來,攪得他坐臥不安、吃睡不寧!
同時,因為讀過的書不算少了,他想問題遠比一般人要遠要細得多。但這給他帶來的不是快樂,而是憂愁!“人生不滿百,常懷千歲憂”,他也時常想:像我,一己之未來,尚無保證,我又何必為天下人去操那份閑心?天塌砸大家,又不是隻砸我一個,我難道就不能得過且過及時行樂?
然而話雖如此說,他的腦袋卻總是不聽他調遣,他還是要去想那些讓他憂愁令他煩惱的事事情情!
就比如此時吧,放眼望去,漫漫黃沙,無邊無際,這景象就讓他滿腹憂愁。
他已經是二十歲的成年男人了!是的,他的人生閱曆還並不是很豐富,跟六七十歲的老年人無法相提並論,甚至跟四五十歲的中年人也比不了。但他卻有老年人和中年人全都沒有的發現與擔心,並且他的發現絕非不重要,他的擔心也絕非庸人自擾。老年人和中年人沒有他的這份發現與擔心,並不是他們缺少這方麵的能力,而是他們太過自私,時時刻刻隻想著自己自家那點所得,因此就對問題乃至危險,視而不見,熟視無睹了!
——每當想到這些,他就會輕視那些老年人和中年人,覺得他們根本就還不如自己,因為他是清醒的,而他們則與他正好相反!
夕陽西下,金色的陽光照在沙海上,使它更其輝煌、更其波瀾壯闊。
但他知道這絕非好事——沙漠在擴張,在吞噬他們賴以生存的土地!
對此,一個最為明顯而直觀的例子就是那株柳樹。它矗立在他前方三百米處。
它死了,早在幾年前就死了!
它的腳下原本是一片生機盎然的草原,然而現在,圍困著它的卻是滾滾黃沙!
但它依舊挺立著,它要以此彰顯它的不屈!
他對它是佩服的,但他更記得它的先前,以及他與它之間的故事!
第二章:兒時歡樂(一)
柳思健的記事並不比別的孩子早,懂事也一樣。但自他記事時開始,他和夥伴們就總是到一個地方去玩。那是怎樣一個地方呢?從他兒時的記憶來說,那地方實在是再好也沒有的。要玩的、要吃的、要喝的、要樂的,無般不有。那裏是草原,百草豐茂。他們在草叢裏奔跑打鬧,沒誰會擔心摔傷,因為就算摔倒(事實上,這是經常發生的。),要想摔疼,是根本不可能的。要知道,那草叢可是綿軟得像地毯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