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離鄉(1 / 2)

涓涓流水的小溪邊,坐著一個十一,二歲年紀的小男孩。一身油漬的灰衫。雙手托著下巴,嘴裏喃喃自語道“張叔,怎麼還沒來啊!”,神情很是期盼。

村裏的小孩都圍著溪邊的一顆大榕樹,嘻嘻哈哈的玩鬧著。小男孩回頭用眼角撇了撇,不屑的目光中帶著一絲煩躁不安。

小男孩的乳名叫石頭。在這個山邊的小村裏,窮人家的小孩也都是這些世俗的名字,什麼狗蛋啊、毛蛋的。賤名的小孩好養活,這也是圖個和順,平安。

石頭的父親劉德旺是個石匠,人比較憨厚老實,雖說大字不認識一個,但是手藝還是滿不錯的,村裏的人都叫他劉石匠。鄉親們也比較照顧,隔三差五的有人找著做東西。特別是村裏宗親劉員外劉老爺子一有什麼需要就讓劉石匠做。劉員外家門前兩個大石獅子就是劉石匠給雕刻的。家裏日子不算富裕,但吃飯穿衣確還能過得去。

石頭剛出生那會兒,劉石匠正圍著一塊大石頭轉,心裏尋思這個石頭材質不錯,做個啥物件才不糟蹋這麼好的東西呢。。這個時候,正好石頭媽問給孩子取個啥名好呢?劉石匠頭都沒抬,“石頭”眉毛微微動了一下,隨口就起了這名字。

石頭五歲那年,劉石匠心想自己不識字,總不能讓石頭也和自己一樣大字不識吧。但是上私塾不能還叫石頭,得有個大號。就專門去鎮裏找了個有學問的老先生為兒子取名字。石頭堅硬,也就是寓意命硬,取個這名字不怕夭折,易長壽。按照老先生的意思,有壽無福,不思進去也是惘然,大號取名劉進。

劉進十歲那年,劉石匠進山裏采石頭,這一去就在也沒回來。同去的鄉親回來後,給劉進媽說山裏突然下雨,山路泥濘不堪,到處路滑。劉石匠一不留神失足滑下山崖摔死了。村裏老老少少都幫忙找屍體,可是找了半個月都沒找到,也就沒在找。

劉進媽心中悲痛鬱積,之後得了一場大病,沒多久也病逝了。劉進媽臨死前,拉著劉進的手塞給劉進一個小木匣子。說是劉家祖祖輩輩傳下來的傳家寶,讓劉進一定好生保管。這個小木匣子不大,也就火柴盒大小,四四方方的,中間有道縫隙,環繞一周,用手一掰,就能打開。劉進拿到小匣子後沒打開,隻是貼身放到了胸口位置。

這個村子叫劉家村,自然姓劉的就多。不過還有一些外姓人,也都是出門討生活,走到劉家村,無處可去就留在了劉村子。世代沿襲下來,劉家村裏就有了三分之一的外姓人。

村子裏有一個叫張虎的和劉石匠家關係不錯。當年張虎逃荒到劉家村已經好些天水米未進,餓的奄奄一息。多虧劉石匠收留,才保住了性命。從此以後張虎對劉石匠就感恩戴德,兩家人關係也甚是融洽。

自劉進媽去世以後,劉進就被張虎帶走了。這一晃就是兩年,十二歲的劉進雖說消瘦,但是透著一股子的剛毅。兩年來,張虎待劉進就像自己的親兒子一樣。每次去鎮上回來都給劉進帶些小玩意,撥浪鼓啊,糖人什麼的小孩玩的。

“石頭回來吃飯了。”張虎的媳婦杜鵑站在村口遠遠的喊了一句。

“嬸!我要等張叔。”劉進站起身,回頭對杜鵑大聲道。

“你張叔天黑了才回來呢。”杜鵑眉頭皺了一下,看著天空一杆子高的太陽。

劉進轉身繼續坐了下來。“張叔平時都這時候回來的。”劉進嘴裏含糊的自語。

“這孩子!”杜鵑無耐的說了一句。隨後轉過身走了。

冬天的太陽說落就落了。一會功夫天就漸漸地黑了下來。劉進在暮色中看著通向鎮子的道路。眼皮不由自主的耷拉了下來。稚嫩的小手使勁的揉了揉眼睛,看著進鎮子的道路逐漸模糊了起來,還是忍不住的睡著了。

張虎是做山貨生意的,平時從山裏自己采一點,再從鄉親們手裏收一些,然後挑到附近的青浦鎮去賣。也就是賺點辛苦錢,平時日子就過的緊巴巴的。張虎有個七歲女兒叫大丫,一個五歲的兒子叫東子,現在又多了個石頭,日子就更顯得捉襟見肘了。

“李掌櫃又記賬了?”杜鵑苦著臉說道。“家裏的糧食不多了。”杜鵑看著張虎皺起了眉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