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後記(1 / 1)

曆時兩年多,書稿終於完成……大家做得很辛苦,也很高興……

童謠這東西真妙,我從小就很喜歡,從奶奶那裏學得不少……離開老家嵊縣(現嵊州)已經35年了,現在《中國民間文學集成》裏收錄的嵊縣童謠,我大都熟悉,會念,不過“版本”有些不一樣……

童謠是童年的組成部分,一聽到幼時念過的童謠,就會想起童年,想起童年的諸多趣事,於是心有所動,情有所樂……人人都有“童年情結”,童年情結就是一個人在成年之後仍對自己乃至他人的童年的執意懷戀……我就是這樣,我創作過一些兒童文學作品,那就是童年夢幻的成年顯現;我創作的大多是兒童詩歌,那就是童謠種子的異時萌發……我也收集過一些童謠,上兒童文學課時,幾次給學生布置作業,采錄家鄉童謠……但是個人的收集總是有限,周作人的《童謠研究稿本》曆時四十多年,也隻收集到二百多篇,本人隻收集到一百多篇……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出版的《中國民間文學集成》是一次全國性的行動,各省都出了縣別版,在“歌謠”部分錄有“兒歌”(即童謠),浙江省各縣(市、區)收錄的童謠,大多幾十首,多則上百首,蔚為壯觀……之後,浙江省又出版了《浙江省民間文學集成》……這兩套“集成”的完成,是一件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好事,其中所錄童謠就有兩千多首,為我們及後人的研究提供了寶貴的材料……

我們承擔這個課題後,也去過一些地方采風,采集到一些活生生的童謠,但書中引用的極大多數童謠還是出自於《中國民間文學集成》浙江省縣別卷……為避免注釋繁雜,凡采自此“集成”的就沒有作詳注,隻對現場采錄或取自另外書刊媒體的作了詳注……

本書一至三章由王瑞祥撰寫,四至六章、七至十章分別由許央兒、董文明撰寫,十一章的親子活動部分由嵊州市五愛幼兒園的章小燕撰寫,夥伴活動部分由慈溪市實驗幼兒園的陳芳撰寫,師生活動部分由富陽市富春第一幼兒園的呂靜撰寫……碩士生王萍在統稿整理方麵做了大量的工作……

此時,我們感到的隻有欣慰,童謠的研究讓我們又做了一回兒童……就我本人而言,則還有好夢成真的竊喜……

王瑞祥

2010年12月於浙江師範大學杭州幼兒師範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