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裏麵的愛情真的是很美好的,美好的沒有被汙染一丁點兒,也沒有被現實那些紛繁的東西所打擾,可是,校園愛情,是最經不起時間和空間以及現實的考驗的。在校園裏麵,盡管大家也會有等級之分,大家會因為金錢和出生而自動的給自己定位一個圈子,比如說,農村來的孩子,就很少會跟那些官二代或者是富二代在一起混,因為,大家的差距太大,連話題都沒有辦法統一。在校園裏麵,還是相對簡單的,可是,一出了校門,就不一樣了。

天逸,也不可避免的要畢業了。一直以來,天逸都希望自己可以成為一個教育工作者,因為自己來自農村,他知道農村教育資源的匱乏,,也知道農村孩子的不容易,每次回家,看見穎兒妹妹他們在那樣的環境中學習,自己心裏就不是滋味,彼時,穎兒還是一個十來歲的小孩子。那個時候,天逸他們一個自然村,就一個小學。那所小學,還是當地村民自發湊錢蓋起來的,自己以前也是上的那所小學,每年開學的第一天,每個孩子都要在家裏麵帶著農具,先打掃校園,那樣的打掃校園,小學生比現在的大學生做的活兒還要重,首先,是要把學校四周溝渠給清理幹淨,要不下雨的時候,就要堵塞,教室裏麵就會進水,溝渠裏麵的泥土什麼的,都是孩子們自己一鍬一鍬的挖出來的然後抬走的。清理好了教室外麵的四周還不算,那時候,這個小學裏麵,就三個年級,一個老師,采用的是複式教學,教室頂上蓋的是那種小瓦片,所以,要定期的撿瓦。

老師是一個上了年紀的老教師,據說,村裏麵很多四十多歲的人都是他的學生,每一學期,老師都會先安排好,看看該輪到哪個孩子的家長來學校撿瓦了,撿瓦是沒有工錢的,叫做攤派義務工,這個義務工,就是各個孩子的家長來出,沒有孩子上學的家庭是不用出的。臨到哪個孩子的家長,老師就會提前跟那個孩子說,回家跟你爸爸說,問問他哪天得閑了,來學校把瓦撿一下。

說是問一下哪天得閑了來,一般情況下,那個孩子的家長第二天就回來學校的,頂多第三天,一準兒會來的,就算是家裏麵忙的不可開交,也會放下自己家裏麵的事兒,跑到學校裏麵來,樸實的山裏人,是在以這樣的一種方式表達著對教育的支持,祖祖輩輩,都是那樣的盼望的走出大山,自己是沒有希望了,還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做到,於是,隻有在自己能做到的情況下,給以最大的支持。家長撿瓦的時候,孩子們也是不上課的,孩子們要幫忙把需要新添上的瓦給遞到房頂上的大人手裏麵,孩子們都在地上一個接一個的傳遞著瓦片,地上到房頂之間,是有一個梯子的,梯子上,站的也是找來的義務幫忙的學生家長。這樣的忙碌,一直要持續差不多四五天,這樣一番忙碌之後,,孩子們的課本也差不多到了,因為地處偏遠,課本也是縣裏麵一級一級的往下傳遞的。

所以,城裏麵的孩子已經上了好幾天的課程了,山裏的孩子往往才拿到課本,老師是隻有一個的,既要教語文,也要教數學,還有什麼美術音樂,都是一肩挑。在這裏的老師,光這樣還不算,一個老師,教三個年級的孩子,因為每個年級都是那樣的兩三個三四個人,加上這裏也沒有外麵的老師願意來,所以,就一直隻有這樣的一個老教師在這裏,三個年級,在一個教室裏麵上課。老師會一個年級一個年級的教學,教一年級的時候,二年級三年級的孩子就在那裏自己寫作業,教二年級的學習新知識的時候,一年級和三年級的就寫作業,同樣的,教三年級的新知識的時候,一年級二年級的孩子,就寫作業,盡管三個年級加起來,就那麼十來個孩子,可是,老師的勞動量並不少的。

因為不管幾個孩子,老師該背的課程是一樣的,該講的知識點也是一點也少不了,除了要完成這些教學任務,老師還要負責給孩子們做中午飯,其實,,也不是做午飯,確切的說,是熱飯,因為山裏麵村民居住的比較分散,有幾個孩子家離學校都有四五裏路的距離,在城裏麵公交有自行車的看來,這是在不是一個多麼了不起的距離,可是,在山區就大不一樣了,那樣崎嶇的山路,全部都是靠孩子們的兩隻腳走的,每天早上要走四五裏路上學,晚上,還要走四五裏路走回去。中午回家吃飯是不可能的,於是,就早上在家裏走的時候,媽媽總會給孩子帶上中午吃的飯菜,到學校裏麵,中午下課了,老師就變身廚師了,點著柴火,在鐵鍋上放上蒸籠,把孩子們從家裏帶來的飯菜放在裏麵蒸上,一直到熱透了,在一個一個的給孩子們拿出來。自己就是那樣的過來的。其實,一直以來,天逸都希望自己可以回去,為這些孩子們做一點什麼。

在沒有遇見許昵雅之前,確切的說,在沒有跟許昵雅戀愛之前,回到那裏,用自己的知識為孩子們做點實事,用自己的眼界於膽識和看見的一切,帶領著鄉親們擺脫貧困,是天逸最大的願望,他一直堅定不移的認為,自己是屬於家鄉的,自己學來的東西,也一定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