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奇異的UFO事件(1)(1 / 3)

麵對各種各樣的UFO傳聞,人們往往覺得無所適從,形形色色的消息讓人們真假難辨,本就神秘的星外來客,更加顯得虛無縹緲,人們甚至懷疑它們的真實存在性。

但是,當我們翻開浩瀚的古書的時候,發現裏麵有太多的關於不明飛行物的記錄,而這些記錄是無法用天文知識和一般常識來解釋的。任何一位堅決否定飛碟存在的人,麵對這些曆史記錄,都隻有瞠目結舌的份。透過這些曆史的痕跡,我們可以依稀窺見發生在那些年月裏的驚天異事。

另外,還有許多人曾親眼目睹過它們,通過這些人的講述,我們知道,這些不明飛行物確實是存在於我們身邊的。如果你想知道這些不明飛行物究竟是什麼樣子,那麼就請閱讀本章,從古籍和親曆者中尋找答案吧。

異常的“太陽”和“月亮”

古代史籍中關於UFO形狀的描述,多種多樣,而其中許多材料都提及它們跟太陽相像。

《資治通鑒》:“西漢武帝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夏四月,有星如日,夜出。”《漢書·武帝本紀》也有“四月戊申,有日夜出”的記載。《丹鉛總錄》對此事件特地進行了研究:“漢書建元二年有如日夜出,日不夜出,夜出非日也。”可見,古人也都知道晚上出現在天空的一定不是太陽。

《後漢書·五行誌》:“後漢靈帝建寧元年(公元168年),日數出東方,正赤如血無光,高二丈餘,乃有景(影),且入西方,去地二丈亦如之。”

奇異的UFO事件這個紅色的“日”,因為離地較近,因此才能看見它的影子。

《資治通鑒》:“西晉湣帝建興二年(公元314年)正月辛未,有三日相承,出西方而東行。”此事件在《晉書·湣帝本紀》中也有記述:“正月辛未辰時,日隕於地,又有三日相承,出於西方而東行。”

《晉書·天文誌》:“東晉元帝永昌元年(公元322年)十月四日,日出山六七丈,精光暫昧,而色都赤,中有異物,大如雞子,又有青黑之氣共相搏擊。”

《建康誌》:“梁武帝普通元年(公元520年)九月乙亥,夜有日見東方,光爛如火。”

《續通鑒》:“宋太祖建隆元年(公元960年)正月癸卯,匡胤軍中知星者河中苗訓,見日下複有一日,黑光摩蕩。”

《續通鑒》:“宋徽宗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十二月庚申,日有五色暈,挾赤黃珥,又有重日相蕩摩,久之乃隱。”

《金史·天文誌》:“(公元1231年)三月庚戌酉正,日忽白而失色,乍明乍暗,左右有氣似日而無光,與日相淩,而日光四出,搖蕩至沒。”

《續通鑒》:“元順帝至正十六年(公元1356年)三月,有兩日相蕩。”此事件又被詳細記在《樂郊私語》上:“元順帝至正十六年三月,日晡時,天忽昏黃,若有霾霧,市中喧言:天有二日。果見兩日交而複開,開而後合。”

《湖廣通誌》:“明世宗嘉靖四五年(公元1566年)八月,華容縣西,忽天開日鬥。”

太陽怎麼會互鬥呢?“互鬥”,說明在太陽旁邊又出現了一個新的“太陽”。

《四川通誌》:“萬曆廿二年(公元1594年)春正月,綦江見日下複有一日,相蕩數日乃止。”

《明通鑒》:“明熹宗天啟元年(公元1621年)二月廿二日,遼陽有數日並出,又日交暈,左右有珥,白虹彌天。”

天上出現數個太陽,並且“左右有珥”,這個發光體的形狀不就是現在大家熟悉的圓盤狀中間突出的UFO嗎?

這是1979年10月27日早晨從新西蘭上空的一架飛機上拍攝的眾多照片中的一張

《海鹽縣誌》:“清順治十年(公元1653年)閏六月廿四日,夜三更,紅日出東北方,大如斛。夜半月始升,滅不見。”

三更出太陽?稍微有點常識的人就知道其不可信。顯然,這個“太陽”正是一個發光的UFO。

另外,在中國古代史籍中,關於月亮形狀的不明飛行物也有諸多描述。

《廿五史天文誌》:“東漢桓帝延熹八年(公元165年)正月辛巳,月蝕,非其月。”

古人早已明指“非其月”,可見不是月亮。那麼,它是什麼呢?

《資治通鑒》:“西漢成帝(公元前32年)建始元年八月,有兩月相承,晨見東方。”

《漢書·五行誌》:“成帝建始元年(公元前32年)秋八月,有兩月重見。”

《唐書·天文誌》:“唐太宗貞觀年間,突厥有三月並見。”

我們都知道,月亮隻有一個。因此,既然出現了“兩月”甚至“三月”,那麼其中必定有像月亮但卻絕非月亮的不明物體。

《新刊大宋宣和遺事》:“宋徽宗政和六年(公元1116年)十一月,有星如月,徐徐南行,而落光照人物,與月無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