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羽色會隨季節變化的雷鳥(1 / 1)

雷鳥體長約40厘米。腿上的毛厚而長,一直覆蓋到腳趾。嘴粗壯而短,善挖食雪下根莖。全身羽色隨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的環境而變化,如夏季時體羽換成栗褐色,並帶有不規則的黑色及鏽褐色斑紋,在落葉枯草叢中很難被發現;到了冬季又換成全身純白,在雪地上也不易被發現。雷鳥的自衛能力不強,靠著羽色的保護才得以生存下來。除此之外,雄雷鳥繁殖前還有換“婚羽”的習性,用華麗的羽飾來博得雌鳥的愛慕。

雷鳥共有4種,分布在歐洲、亞洲、美洲大陸北部的凍原、森林及草原地帶。我國有2種,分布在黑龍江流域和新疆北部,是典型的寒帶鳥類。

我國的雷鳥,每年四五月間在草叢或灌木叢中的地麵築巢,六七月間產卵,每窩5枚~12枚,孵化期為22天~26天。

食物主要是樺樹、柳樹的芽和嫩枝,有時也到附近的村莊裏啄食穀粒,很少吃昆蟲。和家雞一樣,有時也吞食小石子,用來磨碎嗉囊裏的植物纖維。雄鳥像公雞那樣,清晨和傍晚會鳴叫。平時在地上活動,通常二三十隻結成小群,飛行很快,但距離不長,飛行時兩翅劇烈扇動,發出很大的響聲。

雷鳥中的柳雷鳥和岩雷鳥已被列入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