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燦爛的文化(1)(1 / 3)

四書、五經、六義、六藝分別指什麼?

1.四書

《大學》、《中庸》、《論語》、《孟子》

2.五經

《詩》、《書》、《禮》、《易》、《春秋》

3.六義

風、雅、頌、賦、比、興

4.六藝

(1)指六種本領,即:禮(禮節)、樂(音樂)、射(射擊)、禦(yù)(駕車)、書(寫字)、數(算術);

(2)指六部經書,即:《詩》、《書》、《禮》、《易》、《樂》、《春秋》。

中國人商朝時就橫渡了太平洋嗎?

美國有一位名叫約瑟夫·尼達姆的漢學家,他經過多年研究,論證出中國與美洲在3000多年前就有了文化交往。

他研究了從墨西哥出土的青銅像,認為青銅像塑造的蒙古利亞型的眼睛、中國式的長辮和華夏式的帽子,幾乎與古代中國人毫無差異。他對比了中國和美洲出土的陶器三角鼎(dǐng),認為其造型出自同一個地方。他還發現,美洲天龍的形象特征與亞洲龍相似;在求雨儀式中,瑪雅文化與中國文化在某些細節上幾乎完全相同。

尼達姆的發現說明,中國的文化在3000多年前就傳到了美洲。於是,又出現了“殷(yīn)人東渡”學說。有科學家認為:當時的船舶性能及駕船技術達到了一定水平,並有便利遠涉重洋的自然條件,所以,商朝時的中國人是完全有可能橫渡太平洋的。上麵的推理是否符合事實,還難以定論。

科學家沈括有哪些貢獻?

沈括是我國北宋時期一位卓越的科學家。他博學多才,一生積極從事科學研究活動。他不僅精通數學、物理、化學、生物、醫藥等多方麵的知識,還會識天呢。

有一年久旱無雨,農作物普遍缺水,人人都盼雨心切。不久,出現了一連幾天的陰天,大家都以為天會下雨了。可是滴雨未下,天又轉晴了,陽光強烈地炙(zhì)烤著大地。這天沈括正好去麵見宋神宗。宋神宗便問他:“什麼時候下雨”沈括十分自信地回答:“明天就會下雨。”在場的文武官員都不相信他。

第二天,果然是個下雨天,大家都誇沈括是個“神仙”。沈括說:“我並不是什麼神仙,而是根據氣候的變化來推測的。大家想一下,這幾天連日天陰多雲,說明水蒸氣已經很多,但因風較大,沒有形成雨;後來突然雲散天晴,陽光照射地麵,使水蒸氣有了充分蒸發成雨的條件,因此,便會下雨。”一席話說得文武官員心服口服。

後來,沈括擔任司天監的工作,發現那裏的人,不少是不學無術的人,不懂得用儀器觀測天文。他到了司天監以後,添置了儀器,為了觀察北極星的位置,他一連三個月,每天夜裏用渾天儀觀察,終於計算出北極星的正確位置。

沈括在他晚年著述的一部筆記體《夢溪筆談》書裏,記述了他在科學技術上的創見。他創製的“十二氣曆”,以立春為元旦,一年365天,大月31天,小月30天,大小月相間。這種曆法,有利於安排農業生產。800多年以後,英國才有類似的曆法。他還說指南針“能指南,然常微偏東。”這說明他已經發現地磁偏角的存在,比歐洲早了5個世紀。《夢溪筆談》是我國科學發展史上的珍貴遺產。

造紙術是蔡倫發明的嗎?

造紙術是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提起造紙術,大家便會說,它的發明者是東漢的蔡倫。但是,根據考古新發現,推翻了蔡倫造紙說,把造紙術的發明時間提前了170多年。

位於甘肅安西縣和敦煌市交界處的漢代敦煌郡懸泉置遺址,經過近兩年的考古發掘,獲得了大量的珍貴文物,在多達17650件的出土文物中,內容豐富的簡牘達1500餘件,麻質紙也有20多塊。其中,與準確紀年簡牘(dú)有共存關係的西漢宣帝——哀帝時期(公元前73年——公元前1年)有書寫墨跡的麻質紙,它以確鑿無疑的實物證據說明,造紙術早在西漢就已經有人發明。蔡倫大概對造紙術又作了改進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