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有哪些種類?
20世紀50年代以來,世界各國研製成功的運載火箭已達150餘種之多。人們通常按火箭的燃料、用途及射程遠近將他們分為不同的種類。
按火箭發動機使用的燃料不同,一般分為固體燃料火箭和液體燃料火箭。根據火箭的不同用途又可將它們分為運載火箭、氣象火箭等。運載火箭是把人造地球衛星、載人飛船等航天器從地麵運送到預定軌道的多級火箭。氣象火箭可用於獲取高層大氣的資料,是從事空間科學研究的理想的小型火箭。按火箭射程遠近,又可將它們分為近程火箭、中程火箭和遠程火箭。
火箭的故鄉在哪裏?
中國早在古代就發明了火藥。到了宋代初期,就有人發明了世界上第一枝火箭——用火藥做燃料的火箭。到13世紀,我國的火藥及火箭技術傳到阿拉伯國家,後來又傳人歐洲。我們的祖先還曾試圖利用火藥的推力造登空飛船,可惜沒有成功。曆史表明,最早把火箭用於航天的是中國,中國是名副其實的火箭的故鄉。盡管中國早期的火箭是原始的,但它的基本原理——反作用推進原理的生命力是旺盛的,現代火箭並沒離開這一原理。可以說,火箭也是中國的一大發明。
現代的火箭是怎樣演變而來的?
火箭是載人航天的必備條件,在追尋載人航天蹤跡的時候,不能不從火箭開始。
中國是火箭的故鄉。據《宋史》等古籍記載,在公元970年前後的宋朝初年,我國就發明了具有反作用力因素的古代火箭。
但“萬戶飛天”的悲壯故事說明,古代火箭是無法將人送入太空的。這個任務就曆史地落在了現代火箭身上。
由於火箭不依賴外部空氣工作,因此,宇宙航行理論奠(diàn)基人、俄國科學家齊奧爾科夫斯基在1883年指出,能在太空真空中工作的火箭,可以做為宇宙航行的動力工具。
到1903年,齊奧爾科夫斯基進一步提出火箭公式,指出火箭的飛行速度與火箭發動機的噴氣速度成正比,並指出,黑色火藥一類的固體火箭燃料,產能效率低,無法使火箭達到宇宙速度,應該使用液氫液氧這樣的液體燃料。同時,火箭公式還表明,火箭的自身結構質量越小越好,燃料裝得越多越好。這樣,火箭公式就為發展現代火箭指明了方向。它被稱為“齊奧爾科夫斯基公式”。
在火箭公式的基礎上,齊奧爾科夫斯基還運用他巧妙的思維指出,用多級火箭接替工作的辦法,可使火箭逐級提高速度,最後達到所需的宇宙速度。
火箭公式是把宇宙航行從理論、理想變為現實的轉折點,後來人們將火箭公式譽為“宇宙航行第一公式”。
1926年,美國科學家戈達德發射成功第一枚液體燃料火箭,雖然它隻飛行了2.5秒鍾,上升高度隻有12米,但它是現代火箭的一個健康的胎胚(pēi)。
在20世紀30年代,奧伯特和他周圍的一些歐洲人,積極投入到研製火箭的實踐中去,也為發育現代火箭做出重要貢獻。
20世紀40年代初,德國人布勞恩領導研製的V-2火箭,雖是一種作戰武器,但它卻宣告現代火箭誕生了。
1957年10月4日和1961年4月12日,蘇聯航天事業總設計師科·羅廖夫研製的火箭,分別將人類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和第一名航天員送入太空軌道,建造了載人航天的巨大裏程碑。
第一個試圖利用火箭飛上天的人是誰?
中國是火藥的發明國。14世紀末,我國一個叫萬戶的人,根據火藥燃燒後能產生巨大推力的原理,提出了運用火箭把人送上天的設想,並且勇敢地親自做試驗。他把47支火箭捆綁在椅子腿上,自己坐在椅子上,手拿兩個大風箏,讓人把火箭點燃,試圖借助火箭產生的推力和風箏的升力飛上天去。隻聽得一聲巨響,萬戶和椅子都被炸得粉碎。萬戶的夢想雖未實現,但他試圖飛上天的勇敢探索精神深深地感動了後人。為了紀念這位航天先驅,前蘇聯宇航科學院把月球背麵的一座環形山命名為“萬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