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十二、聯合國人工智能考察(1 / 3)

這天,皇甫接到通知,說聯合國人工智能協調署組織的二十人調查團要來漣漪集團調查人工智能開發與應用情況,以評價全球現有人工智能的發展現狀,為進一步修訂和完善相關規則作準備。

相比起人工智能的開發運用,全球在人工智能宏觀管理和規劃方麵明顯的滯後,做得也很少。經過曠日持久的辯論、爭鬥、協調、妥協,聯合國一百多成員國終於同意在聯合國設立人工智能協調署,組織全球人工智能相關政策的厘定和人工智能宏觀走向的監管。協調署最值得稱頌的一項成果,就是終於完成了《聯合國人工智能公約》的製定工作,並得到了聯合國會員國各自國家法律層麵的認可。

這個公約雖然已經執行多年了,但這是一個破洞百出的半成品。在人工智能一些關鍵問題上,公約回避了。不是公約製定方的疏忽大意,也不是他們的玩忽職守,而是那些問題太過複雜,太過有爭議,如果繼續僵持在那些問題上,人工智能的公約恐怕永遠也不要想推出來。

比如:人工智能能不能傷害人類?這看起來是個相當簡單且結論顯而易見的問題。人工智能當然不能傷害人類呢!早在人工智能出現前的《機器人學三大法則》第一條就規定了“機器人不得傷害人類,或因不作為而使人類受到傷害”。可仔細一想,問題就來了。當麵對恐怖分子、犯罪分子時,人工智能是不是也不能傷害人類?再設想一個場景,一輛受人工智能操控的車輛在道路上行駛,突然一個行人穿越馬路,車輛已無法避免處於兩難決策中。這時,人工智能應該如何決策呢?是盡力保護車內人類安全,直行撞過去呢?還是為了保護道上行人,猛打急彎避讓行人,即使這個急轉彎可能麵臨造成車內人員重大傷亡的危險,也這麼做?。所以,公約能否約定人工智能不得傷害人類這一條,爭議就從來沒有斷過,也從來沒有結論。

同樣的問題包括:人工智能是否必須服從人類命令。人類的範圍太廣了,人類的命令也千差萬別。如果一個野心家掌握著人工智能,要求人工智能必須服從人類命令,那很可能會導致災難性結果。可是,如果不要求人工智能必須服務人類命令,那人類還設計和製造人工智能來幹什麼呢?總不能當菩薩供起來吧。

而對於要不要限製人工智能深度學習的發展,也是口沫橫飛,各自有理。支持深度學習的認為,人工智能的智慧在與日俱增,人類已經趕不上他們進化發展的速度了。讓人工智能自主學習,能提高人工智能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最大程度發揮人工智能的威力;反對深度學習的認為,深度學習發展到更深一步,人工智能將脫離人類給設定的軌道,可能出現不擇手段完成任務的極端情形。

這種情形可能意謂著人工智能已經成為地球上一個具有自主意識的新物種,屆時人類將被人工智能徹底打敗和超越。同時,人工智能還可能出現情感了。這又產生了一個新的問題,人工智能能否可以有意識,有情感?有意思的是關於人工智能可不可以有情感,不光專家學者,政府商界爭論得一塌糊塗,就連普通大眾也興致很高,積極參與了社會各界組織的能否娶個機器人老婆,或者嫁個機器人帥哥的大討論。甚至有人還去立法部門示威遊行,堅決要求公約一定要把人類可以與人工智能結婚列進去。

所以,聯合國牽頭搞得這個人工智能公約基本成為聾子耳朵——擺設。不過聊勝於無,有總比沒有好,至少表明了人類的一個態度問題。況且,人類還可以在實踐中不斷總結完善嘛。

聯合國即將到來的這次人工智能調查就是總結完善的一個具體行動。這次調查由現任聯合國人工智能協調署署長美國人皮特親自帶隊。皮特也是皇甫多年的老朋友了,他們的友誼源於皇甫在美國上學的時候。這次聯合國的人工智能調查能來漣漪集團,也是皇甫主動邀請的結果。皇甫認為這是商業上的一個極好宣傳點,同時也可為集團在人工智能領域爭取更多的政治話語權。

漣漪集團的總部位於風景優美的懷柔雁棲湖附近,依山傍水建設而成。集團是一家成功的全球化經營跨國公司,規模巨大,所涉行業眾多,全球員工上百萬。集團總部辦公區域常年有十多萬員工,大多數是集團和下屬子集團的研究開發人員。總部十多萬人的辦公需求,加上員工家屬共二十多萬人的生活服務設施,基本就是一個小型城市的用地需求。盡管解決集團用土需求困難很大,政府仍想方設法給予了強力支持,在雁棲湖附近專門給辟出了一大塊用地,用於建設集團的總部辦公區域,以及員工配套的生活設施。

皇甫喜歡中式風格,集團又要建在有山有水的雁棲湖風景區附近,自然漣漪集團的辦公和生活設施大量采用了中式建築風格的設計。整片區域是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精巧構思的。建成以後,人們發現,除了氣勢恢弘外,風格還相當一致,建築群充分體現了中式建築效法自然,崇尚天人合一的風格特點,同時又不失現代建築的未來感和時尚風格,尤其是在辦公室內部裝飾和設施布置上緊跟了世界科技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