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稻香村(1 / 2)

南朝德興九年,武帝方拓廣開言路,勵精圖治,朝中上下能臣幹吏無數,四海平伏,邊無戰事,處處繁榮昌盛,百姓安居樂業,後稱德興盛世。

稻香村,地處江南,臨江之畔,且東臨南直隸,水路發達。時值一年大好春光,暖陽當空,和風拂麵,楊柳輕擺,稻香飄遠,水車嘎吱,鳥鳴悠揚。實乃世外桃源所在。

張延看著這滿目世外桃源之色心中卻淒苦無比,他實是一名21世紀宅男,有著一份普通的工作,一個普通的家庭,過著普通的生活,那天家裏電板短路,一摸之下便來到了這個曆史上都木有的朝代。中國的曆史在這個平行空間裏發生了偏移,唐朝在安史之亂後就滅亡了,安姓王朝曆一百多年後是黃朝,而後又曆300多年才到了現在的南朝,如今應是原來空間的明朝初期,武帝方拓是南朝第二位皇帝,正值青年,有明君之象。其實這些都是張延從村裏的老夫子那裏打聽來的,而他現在的身份則是——農民。

在如今的家庭裏,自己還是叫張延,小名大梁子。上有一個40多歲的奶奶,雖然才40多歲,卻已滿頭花白。下有一弟一妹,小弟14歲,小妹13歲,都還是個小不點,長得麵黃肌瘦,營養不良。而父母則早已雙亡,據說得重病去的,因為在社會底層,得了重病基本上就是宣布死亡,不死也沒錢治。張延家是村裏有名的貧困戶,父母去世後,家裏不僅沒了頂梁柱,還欠了一屁股債,這些年多虧鄰裏接濟,否則一個老太婆帶著三個孩子早就餓死了。

“錢啊!錢啊!錢啊!”張延抬頭看著暖陽,嘴裏不停的念叨。難道就要這樣麵朝黃土背朝天的過一輩子?難道重活一世還要永遠普普通通下去?難道還要讓我像上輩子一樣做一個卑微如螻蟻的窮吊絲?

“去他女馬的吧,該死的命運!”張延越想越憤怒,最後扔了鋤頭朝天大聲吼起。

“個小兔崽子,喊啥啊?還不趕緊鋤地,半天都在那兒發愣,耽誤了播種,你就要飯去吧你!”不遠處的楊大叔被他吼得一驚,隨即大罵起來。

“我不!”張延惱怒的瞪了一眼楊大叔,扭頭往家跑去。

“嘿,小兔崽子,皮癢了?”楊大叔被他弄得一愣一愣的。

跑回家中,奶奶周氏正在捺鞋底子,多年來靠她做鞋底賣給縣城裏的成衣店,也貼補了不少家用,隻是年紀漸大,眼神不好使,越做越慢。

看到如此情景,張延適才的意氣一下子消磨了一半,從牆角拿過把小凳子坐了下來。周氏見他回來當即詫異的問道:“老大?怎麼這個時辰回來了?地裏的活都忙好了?”

“奶奶,我不想種地了,沒有前途!”

“沒什麼?”

“前途!”

“什麼前途不前途?老大啊,你怎麼了?這段時間我就發覺你不對勁,你說你不種地能做啥啊?苦幾年,等到老二也大了,我讓他去縣城裏看看能不能找份活兒做,到時候家裏日子就會好點,不過現在還是得靠我倆啊!”周氏苦口婆心的規勸道。

“不說這個了,奶奶,我去趟縣城,有點事兒。”說完便起身出門而去,張延覺得和周氏沒法說清楚,他決定去縣城裏看看,找點賺錢的路子。

“哎,老大啊!地裏的活你到底做完沒啊?”周氏在後麵喊道。

“回頭再說,走了!”

“唉——這孩子。。”

走在村裏的田埂上,兩邊的土地都已經翻了一遍,灑下了種子,早春的天氣還是有點涼,但張延的心是火熱的,望著漸高的日頭,他心裏已經下定決心要走出去!

問了村裏的老人,很快便走上了去縣城的土路,古代的道路那和後世真是沒法比,坑坑窪窪,塵土飛揚,一旦下了雨,簡直不敢想象。記得從前開車走國道都嫌路不好,隻有上了高速才舒坦,如今這路,那真是走的多了,才叫路,正兒八經是人走出來的。

約莫行了20多公裏,終於隱隱看見了縣城的土牆,此時已是正午。稻香村隸屬春穀縣,位於池州府境內,這池州張延是熟悉的,後世他家所在的城市就比鄰池州。唐朝大詩人杜牧《清明》裏的“牧童遙指杏花村”說的就是這裏。

進入縣城之後,大街的兩邊都是商鋪,到處插著高高的幌子,建築風格是典型的徽派,白牆黑瓦,馬頭牆。街市裏吆喝聲此起彼伏,熱鬧非凡,其中不乏穿金戴銀的年輕婦人迎來過往,個別甚至就在街心嬉笑怒罵,由此見這個南朝並不像“明代”一樣封建保守,自由開放之氣可窺一斑。街道拐角多是賣吃食的路邊攤,總得來說還算幹淨整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