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帝都除夕君臣驚 初醒城門迎靈柩(2 / 2)

“靖國公他老人家和寧安侯死守雁門關,父子二人…雙雙…雙雙陣亡!”信候臉色青白,雙手顫抖的從懷裏掏出一塊布,行著匍匐大禮,聲音沙啞而又顫抖著,“這是他老人家寫在衣袍上的,世子讓臣帶回。”

“什麼!”世宗頓時雙眼通紅雙手緊握,他接過血衣,隻一眼便突然口吐鮮血,幾欲昏厥。太子一把扶住了世宗皇帝。衛皇後忙叫隨侍詔太醫。高嬴——不,此時,我們必須稱她為平陽公主。她衝上殿來接過世宗遞過來的的血衣,隻見血衣上寫了這樣一首詩

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角聲滿天秋色裏,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

報君黃金台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殿首的世宗聽到如此噩耗吐血至幾欲昏厥,衛皇後、太子和平陽公主可是沒有精力顧及殿下的大臣和宗室了,隻得揮揮手。王德會意的點點頭,宣告眾位散了宴席。

殿裏的一片慌亂對宋瓔來說倒是沒有多大影響,因為此時此刻她驚恐地發現她的阿娘臉色蒼白,身子發軟。

一旁的安國公夫人趕忙走過來:“瓔瓔,快,帶你娘回靖國公府,我送你們。”年方六歲的宋瓔出人意料的沒有哭鬧,隻是點點頭,吩咐人將寧安候夫人也就是王婉送回寧安侯府。

寧安侯府人剛被送進芙蕖院,宋瓔便眼前一黑暈倒在地。

宋瓔再次完全清醒已是五日之後了,這五日裏宋瓔並不止一次醒來卻始終渾渾噩噩,直到方才——她覺得腦中仿佛被猛地一擊。

她晃過神來卻見床邊坐著阿娘,旁邊站著的是著青衣,梳著垂掛髻的公主府大丫鬟弄琴。

“娘親,你沒事吧?我…阿娘…我這是穿的…”宋瓔發現自己穿的一身孝衣,卻跟像前年祖母去時穿的不一樣樣。

寧安侯夫人慘淡的笑笑,“你祖父和你父親要去很遠很遠的地方了,我們要穿很特殊的衣服送送他們啊,不然啊,你父親可能就會忘掉你啦。”宋瓔似懂非懂的點點頭,又聽寧安侯夫人繼續道:“你公主姨姨去接你祖父啦,想來也快到了,娘帶你去接祖父和父親好不好?”

宋瓔被寧安侯夫人拉著出了門,發現寧安侯府裏半點紅色也無,坐上馬車發現沿街無紅滿城白色,再看母親,更是淚流滿麵。宋瓔有些愣神,不知在想些什麼。

“夫人請節哀,皇妹她們就快到了”太子舅舅的聲音把宋瓔喚了回來,不知不覺間他們已出了城門。太子攜百官早早就等在了這裏。

前方有大隊人馬緩緩行來。最前的是一輛載著棺木的馬車,大大的馬車上放著兩幅棺木,一幅稍大,一幅稍小。寧安侯夫人突然衝了上去扶著棺木悲切的哭著,隊伍中騎馬緩行的平陽公主翻身下馬疾步上前,扶著寧安侯夫人,“婉姐姐,小心身子啊,就算不替你自己著想,也要想想肚子裏的孩子啊。”寧安侯夫人摸摸肚子默默地任由身後的雅瑟和雅琴扶著。

被母親落下的宋瓔抬起哭的慘兮兮的小臉,可憐兮兮的看著母親,寧安侯夫人也不言語,隻是看了一眼平陽公主,平陽公主無奈的白了她一眼,拉起了宋瓔涼涼的小手。

靖國公的靈柩被安放在了靖國公府的敬安堂,寧安侯的靈柩自然被安放在了寧安侯府的敬安堂。(由於寧安侯是靖國公的二子,寧安侯府的很多廳堂與靖國公府重名)

靖國公府的喪禮自有靖國公世子妃安排,可寧安侯府這邊,寧安侯夫人已經挺著七個月的肚子昏厥多次了,而宋瓔這寧安侯的唯一清醒的主人卻還是個六歲的女孩。不過好在,平陽公主早有預見的派來了好多公主府的人。而她自己,也在寧安侯府坐鎮。

不知是第多少次昏厥後醒來,寧安侯夫人與宋瓔跪在寧安候的靈柩旁,宋瓔不知是何時已經明白了祖父和父親去了很遠很遠的地方到底是什麼意思,低著頭默默地啜泣著,一雙大眼腫的像核桃。寧安侯夫人卻沒有哭泣,隻是嘴裏不停地在叨念著什麼。

平陽公主安靜的站在一旁,低頭把玩著手上一塊瑩玉,不知在想些什麼。 謝薇快馬加鞭一路衝進帝都,衝進寧安侯府時看到的就是這樣的場景。

------題外話------

筆者寫到此處是腦海裏立刻浮現了這首李賀的(雁門太守行),引用一下望各位莫怪看著瓔瓔一步步失去親人,阿霽也好難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