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28.I:從北京中關村開始(1 / 2)

當飛機降落在都國際機場的時候,沈揚第一個想到的不是別的,而是海澱區的中關村。

人盡管在都機場,但是沈揚的心已經飛到中國的矽穀。

至於蕭慕他比較麻煩,做出這樣的決定,這次一定不會有多順利,家裏的阻攔會讓他焦頭爛額,但是這一步總要踏出。

“我先回去了。”一向嘻哈的蕭慕,現在臉色都充滿了凝重,之前的電話裏他可是遭遇了一番暴風疾雨。

“嗯嗯,有事a11我。”沈揚就了這麼一句,然後兩人就分開了。

蕭慕沒有讓沈揚也一去去,所以沈揚也就沒有,如果真需要幫助的話,沈揚會以最快的時間趕到。

在這場抉擇中,沈揚盡管懷有私心想讓蕭慕留下,但隻能想一想無法付諸於口,他不能代替蕭慕做決定,也不能給他壓力。

攔過一輛的士,沈揚直接前往中關村。

中關村號稱中國的矽穀,作為中國的第一個國家級高新技術開區,自然很多人都知道,未來縱橫中國的互聯網公司,大多就是在這裏起家的。

比如聯想公司和柳傳誌,百度公司和李彥宏,搜狐公司和張朝陽,金山軟件、米科技和雷軍,新東方教育和俞敏洪。

中關村從最早的電子一條街起家,做到現在國內高新科技產業的孵化器,確實有著獨特的曆史意義。

一個成功的創業者,更容易成為一群向往成功的創業者的偶像。而中關村,則是這群創業者的集散地。

北京的的哥聽著電台廣播,廣播裏放的是最近的消息。六月十六號,騰訊公司在香港聯交所主板公開上市,是第一家在香港主板上市的中國互聯網企業。

沈揚有些恍然,騰訊就這麼上市了,他竟然一點都沒有察覺,在香港什麼消息都沒有聽到。

信息太過匱乏,沈揚突然覺這一點,任何知名投資公司都有自己信息來源的渠道,相比於成名已久的Idg,中盛銀投還有很多路要走。

是時候建立一個信息數據庫了,要不然信息的不對稱,會造成信息空白錯過很多投資機會,這是一個立誌做大的投資公司必須克服的。

這次過來沒有任何準備,準確的是沒有人準備,公司還在組建階段,信息太過匱乏,什麼都沒走上正軌。

不過沈揚等不及了,公司開張必須要有事做,要不然就是人心離散,門前冷落的下場,最終的結果難以想象。

就比如一方麵,4年上海hR外企員工的平均年薪在十四萬,沈揚暫定的員工有一百人,如果按照這個程度支付薪酬,一年就是一千四百萬人民幣,口袋裏的錢幾乎都沒有了。

當然,沈揚是不可能這樣大方的,如果可能,沈揚希望三分之一的員工,全部選用重點大學大三大四的學生來做實習生,這樣的話人力成本就會降三分之一。

另外,薪酬也要下調,畢竟是一個新生的投資公司,它很弱,沒有什麼實力,薪酬當然不可能和hR看齊。

因此,必須要有項目做,不僅如此,還要找回報率高的項目,不然就完蛋了。

下午兩點多的時候,沈揚就抵達這裏,4年北京霧霾並不是很重,但依然讓人有點難以忍受,沈揚甚至有種戴上口罩的衝動。

中關村不是村,沈揚第一次聽到這個名字時,產生的就是和崗村華西村一樣的印象,被人笑話的很長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