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蘇共18大(2 / 2)

而美國在198年的工業產出量也隻有199年的7%,和法國一樣,經曆了衰退。

日本、德國和意大利的工業產出卻有些微的增加,顯示他們的工業體係已經在為戰爭做準備。

總的來,在外交方麵,斯大林表達了西方民主國家未能與蘇聯形成集體防禦對抗納粹德國的失望情緒。後來的《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出現的。

當然,這是黨的工作報告,是斯大林對黨這五年來工作的總結。外交政策並不是這次開會的重點,蘇聯的經濟展,尤其是重工業的展成果才是最重要,也是最有必要交代的。

“讓我們看看這幾年來,蘇聯的內政情況吧……

在經濟層麵,我們最大的成果,就是利用新的、現代化的技術完全地重建了農業和工業體係。在我們的國家,已經很難找到有殘舊的,利用落伍技術進行生產的工廠,也很難找到利用殘舊設備進行耕種的老式農場。

我們的工農業生產,已經應用了最新最先進的技術,並以此為基礎。可以毫不誇張地,從生產工藝,從工業和農業新機械的技術成熟程度來看,我國比任何其他國家都要先進。他們使用的舊機器阻礙了生產,也阻礙了技術的展。”(根據報告原文翻譯)

的確,斯大林之所以出這一番話,多多少少是因為曼圖洛夫。他這個穿越者、工程師,把一些未來的生產技術引入到新西伯利亞的工業體係裏,包括氧氣頂吹轉爐煉鋼法,還有一些合金的製造技術。

不過,即使曼圖洛夫沒有穿越,斯大林仍然會出這一番不自量力的話,在報告上寫下這些帶有夜郎自大的內容。

在曼圖洛夫引進新技術後,斯大林就能名正言順地把這些內容寫進去了,因為當時的蘇聯的確擁有了最先進的工業技術,煉鋼技術就比其他國家還有領先多年。

所以在報告裏,在斯大林的講稿裏,又多了一下的這段話:“尤其在新西伯利亞,最先進的,最具效率的工業技術,大幅提升了當地的工業產量和產品質量。

除了工業以外,那裏也應用了最先進的建築技術,大幅提升了公寓樓的施工效率,地方政府大量興建了新式公寓樓,大量增加了住房供應,舒緩了當地房屋供應的問題。這些成就,都要歸功於地方黨組織的合作,還有州最高領導的智慧。”

聽到這裏,曼圖洛夫心裏既是高興又是緊張。

斯大林在蘇共18大裏,當著這麼多人讚揚了曼圖洛夫的功績,還稱讚他有智慧(雖然沒點名),曼圖洛夫本人怎麼不會高興?

但同時,斯大林的稱讚也可能會引起其他人的妒忌,未來可能會找機會攻擊曼圖洛夫,甚至是給內務部提供偽造的黑材料,借機把他除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