喧宇國官職介紹(借用唐朝官職製度)
一、三師(太師、太傅、太保)或三公(太尉、司徒、司空)
二、中央行政機構——三省六部,九寺五監
三省六部負責朝政決策與執行
1、三省
中書省:製定並傳達政令。正職長官為中書令,副職長官為中書侍郎。
中書令——通常擔任相職,參與軍國大事。
中書侍郎——為中書令的副手。
門下省:審議政令及各類奏章,牽製中書省。正職長官為門下侍中,副職長官為門下侍郎。
門下侍中/侍郎——常兼任宰相之職。較少行使封駁職權。
門下給事中——一般共四員。負責詔令的審議與封駁,即擁有封還皇帝詔書和駁回臣下章奏的權力。
中書省集賢殿書院/門下省弘文館——皇家圖書館,供皇帝官員參考。史館——初屬門下省,後屬中書省,負責國史修撰。尚書省:政令執行。全國最高行政機構。根據詔令起草政令,並頒發給九寺五監和地方行政。正職長官為尚書令,副職長官為左、右仆射。
都省——尚書省總辦公機構。負責尚書省各類文書的審核、簽發與存檔,指導六部諸司工作。由左右丞、左右司郎中、員外郎主管。六部
吏部——官吏選拔、任免、升降、考試、勳賞。下設有主事、令史、書令史、製書令史、甲庫令史、亭
長、掌固等官職。
戶部——戶籍、土地、賦役、倉儲、市易。下設有主事、令史、書令史、計史、掌固等官職。禮部——禮儀、祭祀、科舉、學校、教育。
注:以上三部左司統之。
兵部——軍隊。
刑部——刑獄、財政審計。
工部——土木工程、屯田、水利。
注:以上三部右司統之。九寺,事務機關,地位在六部之下。正、副長官為卿、少卿。
分別為太常寺,光祿寺,衛尉寺,宗正寺,
太仆寺,大理寺(中央最高審判機關),鴻臚寺,司農寺,太府寺。
五監:國子監、少府監、軍器監、將作監、都水監。國子監長官稱祭酒,都水監長官稱使者,少府、將作
、軍器監長官都稱為監。
三、諫議監察機構——禦史台
禦史台長官為禦史大夫,副長官為禦史中丞。台院:侍禦史四人。負責糾舉彈劾百官和參與審訊重大案件。年資最深者一人還負有處理禦史台日常事
務的職責。
殿院:殿中侍禦史六人。掌各種儀式和京城巡察。
察院:監察禦史十人。分察尚書省六部(可列席尚書省會議)和分巡各地。
四、宮廷侍從機構
秘書省、殿中省、內侍省:地位與寺監相等
秘書省——掌管皇家圖籍檔案。監、少監、丞、秘書郎(抄寫貯藏經史子集)、校書郎(校讎典籍)。
太史局——負責天文曆法。一度屬秘書省管轄。
殿中省——下轄尚食、尚藥、尚衣、尚舍、尚乘、尚輦六局,負責皇帝衣食住行。
內侍省——管理宦官和宮女。
學士院——從朝官中選拔有才藝者居翰林,叫“翰林供奉”,後改稱“學士”,專掌內命。
五、武官係統南衙諸衛和府兵。朝廷設十六衛,直接統屬於皇帝,無調兵權。
·
十六衛名稱:左右衛、左右驍衛、左右武衛、右左威衛、右左領軍衛、左右金吾
衛、左右監門衛、左右千牛衛。總稱為南衙諸衛。每衛設大將軍一人、將軍二人,下有長史、錄事參軍總管。
調兵:由皇帝和宰相議定後,頒發詔令到兵部,由兵部再發下符契,符契與詔令一起同時頒下各折衝府或州郡發兵。·
北衙禁軍,左右羽林軍,左右龍武軍,左右神武軍,以上稱為北衙六軍,各設置大將軍一人、將軍三人。
從一品驃騎大將軍;
正二品輔國大將軍,從二品鎮軍大將軍;
正三品上冠軍大將軍、懷化大將軍、千牛衛大將軍,正三品下懷化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