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1 / 3)

曆史書上把人類的大遷徙稱作第二次冰河時代,隻不過這次的遷徙已經超出了地球的範圍,在基本沒有準備的前提下,人類到達了理論上最有可能供人類居住的星球——火星。在這之後的三百八十四年中,不論是火星還是它的衛星或者是其他的人造宇宙空間站,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火星龐大的體積和它超過地球自轉速度的運動規律使得星球表麵終年都刮著恐怖的橘紅色風暴,風暴過處飛沙走石,伸手不見五指。就算是以人類現在的科技水平也無法把城市修建在這樣的環境中,除了星際戰艦那樣噸級的龐然大物也沒有其他交通工具可以抵禦它摧枯拉朽般的力量。

作為火星最大的人類城市岡貝城,最早是修建在一個火山裂縫中的實驗基地,也是火星最早的人類建築之一。而如今這個取自古埃及首都名稱的城市占據了整個比亞斯火山的山腹,有最完備的城市維生係統,八條地下雙層管狀通道連接著附近的大小城市,城裏甚至還有一個可以升降出火山口之外的巨大空港碼頭。一億三千萬人生活在這個龐大的城市裏,幾乎占據了現存人類總數的五分之一。

跟舊日的人類總人口相比,一億三千萬人也許算不上什麼驚人的人口數量,但是這是人類在曆經了無數毀滅性的災難之後好不容易恢複起來的,可以說是踩著移民的血肉遺骸重建文明之後迎來的第一個複興時期。

一架梭型反重力穿梭倉載著幾十名旅客飛出二號通道,倉身上用醒目的亮藍色通用語標示著這是一架來自阿加裏斯城的固定班次客倉,阿加裏斯城是個位於火星背麵的中型城市,因為彙聚著最多的學院而著稱。

穿梭倉的終點站是岡貝城中心廣場,廣場的中央豎立著一座用火星特產的紅晶石雕刻而成的戰神阿拉斯雕像,這位古希臘傳說中的神明一手拿著長矛一手拿著寶劍,對著人造的投影天空張開大嘴好像在發出不屈的吼叫。為了適應人類的生存,現在的城市都有人造的白晝與黑夜,白日裏天空一片蔚藍,白雲悠閑的浮動著,夜晚的天空像上好的藍絲絨一般華貴,星星點點好不誘人。

艙門打開之後不多的乘客排隊走下客艙,走在最後的是一位身材修長的年輕男子,他有著一頭烏黑漂亮的短發,消瘦的麵頰略顯蒼白,五官清秀俊朗,尤其是他的一雙黑眼睛,格外的精神,仿佛具有深刻的洞察力一般閃閃發亮。就算這是個基因技術橫行的年代,他的外貌也算的上是很出色的。

他叫安然,是網絡周刊《星河時代》創刊以來最年輕的當紅專欄作家,古文學大師安仲秋的兒子,當然,他也是個十分出色的為數不多的精通古文學的年輕學者之一。自從三百年前合多位語言學大師之力創造並推行了通用語之後,過去的各種語言文字已經漸漸的淡出人類的社會,加上人類遷徙出來的時候能夠帶走的文獻資料非常有限,現在能不要說讀寫過去的多種語言文字,就是能看明白的也沒有幾個人。

也許有人覺得已經將要失傳的東西,還留戀它有什麼用處?用安仲秋的話說,那些都是人類的曆史,代表了人類的輝煌時代,不該被時間湮沒。人類曾經有過的榮耀,犯過的錯誤都該被記錄下來,榮耀可以被人懷念,而錯誤可以防止人類再次重蹈覆轍。

可惜,安仲秋沒有看到他兒子的成就便過早的離世了,他最後的一部作品甚至沒有來得及起名字。

如果不是因為工作,安然是不回回到岡貝城的,他的父親就是死在這個城市裏,對他來說這裏有太多讓他傷感的記憶。搞文學的人通常都是感性的,容易被情緒所左右。安然從骨子裏來說不是個很風花雪月的人,但是他對父親總有太多的抱歉,從十五歲離開家成為一名默默無聞的小記者,到今天名聲在外,他放棄了太多的跟父親相處的時間,以至於他甚至不敢看一眼父親的遺像,就怕觸到父親那關切的眼神而控製不住自己的內疚。

工作!唉,這次的工作是他不想接受卻又不得不接受的。他將要采訪的對象是陸軍高級將領,采訪內容的重點則是即將開始的第一次對地球的地麵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