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話文在此時大興,
傳統文學形式也並未消亡。
形式就是形式,
舊瓶照樣把醇酒裝!
不信請看王國維的著述,
至今讀者也把他崇仰!
自白話詩、文興起,北京的新文學也蓬勃而興,新詩、散文、小說、雜文等文體,皆被新文學作家們利用,寫出許多作品。優秀的作品影響了讀者,從而使他們知道了一批優秀作家。
這些新文學作家如胡適、聞一多、朱自清、周樹人等的作品早已流布,論述新文學的著述裏也介紹甚詳。因此,本書不複饒舌,略說一下仍襲古文體的王國維。
王國維是近代第一流的學者,他研究領域寬,如甲骨文的研究、戲曲研究都屬開山性質的。
另外,他在史、文、音韻等學科的研究上也卓有成就,為世人仰視。他是浙江海寧人,字靜安,號觀堂,生於光緒三年(1877),卒於民國十六年(1927)。他是自沉昆明湖而死的,死因一直令人猜測。民國後,他在清華大學任教,國體已更而辮子不剪,所以《清史稿》為他立傳。很可能他之死,是因為看到文化傳統已臨斷代之危,他太愛傳統文化了,新文化潮流之激湧,令他有失根敗基之憂懼,於是他選擇了以身殉文的歸路。下麵錄其學術性文章一篇:
《宋元戲曲考序》
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學。楚之騷、漢之賦、六代之駢語、唐之詩、宋之詞、元之曲,皆所謂一代之文學,而後世莫能斷焉者也。
獨元人之曲,為時既近,托體稍卑,故兩朝史誌與《四庫》集部,均不著於錄。後世儒碩,皆鄙棄不複道。而為此學者,大率不學之徒,即有一二學子以餘力及此,亦未有能觀其會通,窺其奧者。遂使一代文獻鬱堙沉晦者且數百年,愚甚惑焉。往者讀元人雜劇而善之,以為能道人情,狀物態,詞采俊拔而出乎自然,蓋古所未有,而後人所不能仿佛也。輒思究其淵源,明其變化之跡,以為非求諸唐宋遼金之文學,弗能得也。乃成《曲錄》六卷、《戲曲考源》一卷、《宋大曲考》一卷、《優語錄》二卷、《古劇腳色考》一卷、《曲調源流表》一卷。從事既久,續有所得,頗覺昔人之說與已之書,罅漏日多。
而手所疏記與心所領會者,亦日有增益。壬子歲莫,旅居多暇,乃以三月之力,寫為此書。
凡諸材料,皆餘所集,其所說明亦大抵餘之所創獲也。世之為此學者自餘始,其所貢於此學者,亦以此書為多——非吾輩才力過於古人,實以古人未嚐為此學故也!寫定有日,輒記其緣起,其有匡正補益,則俟諸異日雲。海寧王國維序。
壬子,即1912年。“莫”同“暮”,指歲末。文章劈首就點出“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學”,這是立論點,而從作文角度上說則是為倡“曲”為元代文學代表立基,為“元曲”與唐詩、宋詞、楚騷、漢賦比肩而置。所以,元曲為近世治文學史者重視,實與王國維這句話有關。雖然之前有“曲為詞餘”之說,而立元曲地位的,是王國維!
王國維的文評名著有《人間詞話》,已廣為人知。他在詞方麵的創作,也是有成就的,下舉三首請讀者欣賞。
《點絳唇》
屏卻相思,近來知道都無益!不成拋擲,夢裏終相覓。醒後樓台,與夢俱明滅。西窗白,紛紛涼月,一院丁香雪。
“紛紛”二字下得妙!月是一個整體,月光也是渾然一色,而偏說“紛紛”——丁香如雪的花兒是紛紛的,花兒上有月光,紛紛的一個個花兒把月色分了!月色分散在丁香花上,故有“紛紛”的感受。
《清平樂》
垂楊深院,院裏雙飛燕。翠幕銀燈春不淺,記得那時初見。眼波暈微流,尊前卻按《涼州》。拚取一生腸斷,消他幾度回眸!
《涼州》,樂曲名。最後兩句,寫出一片癡情。
《菩薩蠻》
回廊小立秋將半,婆娑樹影當階亂。高樹是東家,月華籠露華。
碧闌幹十二,都作回腸字。獨有倚闌人,斷腸君不聞。
東家,指所慕女子的家。“闌幹”,即欄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