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1章 林則徐(1 / 2)

林則徐(公元1785年—公元1850年),字元撫,號少穆、石麟,晚號竣村老人,福建侯官縣(今福州)人。他出生於一個封建知識分子家庭,他的父親林賓日是個私塾先生,收入並不豐裕,但為人正直,頗有安貧守道的骨氣。因為生活十分清苦,林則徐的母親和姐妹都去做女工賺錢來貼補家用。在這樣艱苦的家庭環境中成長起來的林則徐養成了麵對任何困難都堅強不屈的品格。林則徐小的時候,看到父親把米送給一貧如洗的伯父,自己則一家人挨餓。林父這種助人為樂、舍己為人的言傳身教對小林則徐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

小林則徐聰慧過人,父親對他十分疼愛,在他四歲的時候便帶他入私塾讀書,他是那裏最小的學生。林則徐非常懂事,學習十分刻苦,從來不用父母多說半句。夏季屋裏悶熱,他就到自家院子後的溪邊讀書,全神貫注,蚊蟲叮得他滿身包他都沒有覺察。冬天,他屋子裏的燈總要到深夜才會熄滅。父親看他小小年紀竟然這麼用功,便問他是怎麼想的,小林則徐答道:“上不愧對父母,下不辜負前程。”

父親聽得眉開眼笑,覺得自己的辛苦沒有白費,老天有眼,賜給他這樣懂事好學的兒子。

一年春天,父親帶著林則徐和自己館裏的學生去登山遊玩。林賓日在登山觀海的過程中不禁觸景生情,豪情萬丈,一時興起就讓學生們以“山”和“海”為題作一副對聯,要求將兩字嵌入上下聯中,這題目挺有難度的。就在其他學生還在冥思苦想的時候,時年九歲的林則徐已經脫口而出了:“海到無邊天作岸,山登絕頂我為峰。”這副對聯對仗工整、上下一體、氣韻渾成、情景交融,眾學生全都拍手叫好。林賓日更是驚喜異常,看著昂首挺胸、一臉正氣的兒子,欣慰極了。林賓日細細品味這副對聯,覺得氣勢磅礴,借著對景色的讚美抒發了博大的胸懷和宏偉的誌向,真是一副好對子。直到今天老師們還經常拿這副對子作為典範給剛學做對子的學生學習呢。

林家的客廳、書房裏的很多對聯都是筆跡不同的父子兩個人寫的,因為經常是父親出了上聯,兒子對下聯,這樣的“父子雙書聯”在家裏隨處可見。一年除夕,林賓日在紙上寫了個上聯:“除夕月不同,點數盞燈,代乾坤壯色。”然後故意裝作思索,半眯著眼睛看著林則徐。林則徐早已明白父親的意思,就拿起手邊的敲槌,輕輕在堂鼓上敲了三下,然後提筆在紙上寫出下聯:“新春雷未響,擂三通鼓,替天地揚威。”父親一看,這下聯氣度不凡,知道這個孩子將來必有一番成就,很是高興。之後父子雙書聯的佳話流傳開來,林則徐在當地的名氣更大了。

1811年,林則徐中了進士。1820年起,他先後在浙江、江蘇、湖北、河南、山東等地任地方官,所到之處,他懲辦貪官,興修水利,為民造福。他十分重視實際調查,在東河河道任總督時,徒步抽驗秸料幾千垛,盡力修治黃河。任江蘇巡撫期間,上書陳述多年的錢稅負擔、民眾之苦,請求上級暫緩征收賦稅,並興修水利。

19世紀初,英國殖民者走私了大批鴉片到中國,致使中國白銀大量外流,人民吸食鴉片上癮,身體素質急劇下降,軍隊也失去了戰鬥力,引起了嚴重的社會危機和民族危機。1837年,林則徐調任湖廣總督,嚴禁鴉片,成效卓著。1838年林則徐上書道光皇帝,痛切指出:“如果不嚴禁鴉片,數十年後,中國將再無可以作戰的士兵,再無可以充當賦稅的白銀。”他認為必須變更原有的禁煙法令,改用嚴刑峻法。這一番對統治危機甚表關切對禁煙提出改革措施的言語,深深地觸動了道光皇帝,於是他任命林則徐為欽差大臣,赴廣州主持禁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