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 趙括之子(1 / 1)

公元前260年,秦國伐趙,戰於長平。趙國老將廉頗鎮守長平,守而不戰,然糧草日緊,趙王怒,換趙括以替廉頗。趙括率大軍出戰,被秦將白起截斷糧道,趙軍被困四十餘日,趙括率軍突圍失敗,趙括身死,趙軍降。秦軍留二百四十人年幼者回邯鄲報信,餘者四十餘萬趙軍降卒皆被坑殺。長平之戰,血流漂鹵。

《山海經》曰:“沁水之東有林焉,名曰丹林,丹水出焉。”此時正值早春時節,丹河兩岸正下著小雨,咋暖還寒時,天氣還是有些陰冷,順河岸望去,竟有些朦朧,忽然聽見遠處傳來塤聲,低沉而悠長,如泣如訴,讓人聽了不免傷心難過。少頃,隻見遠處一艘小船徐徐駛來,一名少年正站在船頭,雙手捧塤,正在吹奏一曲《哀郢》。那少年雖衣著素樸,但卻麵容俊朗,儀表不凡。

“少爺,進船艙吧,天冷的很,莫凍壞了身子。”小船裏走出一位老漢。

“無妨,”少年答道:“吳伯,前方便是省冤穀了吧,把東西收拾一下,準備上岸吧。”

“是,少爺。”老漢答道。

片刻,二人停靠上岸,來到一山穀之中,放眼望去滿地荒涼,寸草不生,泥土中隱隱泛著紅黑色,一股腐臭之味彌漫在空中,寧人作嘔。隻見那少年跪爬在地上,雙肩顫抖,不住抽泣:“父親大人……孩兒不孝,不能隨您而去……趙王赦免趙家死罪,孩兒僅受墨刑……”

“少爺,莫太過傷心,此番入魏,若大事可成,老爺也可安息了。”老漢在旁安慰。

少年默然不語,過了半響,拿出一壺米酒灑在地上,磕了三個頭便和老漢向南而去了。這少年正是長平之戰趙軍統帥趙括之子,單名一個易字,老漢原是趙括身邊護衛吳泰,後因年紀漸老,便安排在趙易身邊陪伴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