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趙雲軒終於反響過來。
薑老師的活動能力改善更多了。他從外麵回來,停好輪椅靠著一根拐棍支撐來到飯桌旁,“雲軒快來,坐這邊,嚐嚐海姍的手藝。”
幾個菜擺上,有葷有素,經過細心的搭配,伴著誘人的香味,讓人有大快朵頤的欲想。
“嗯,香,好吃,尤其今天的最好吃!”薑老師大笑著誇讚道。
“我去看中藥好了嗎。”薑海姍臉羞紅了,找個借口跑出去。
趙雲軒臉上也有些熱。不敢說話隻是埋頭吃飯,不經意間,桌上的菜幾乎被他消滅光了。
“雲軒,還不到上課時間,陪我到院子裏坐會。哦,幫我拿那本《明史》過來。”薑老師說。
最近薑老師堅持吃中藥,堅持自己鍛煉,不再讓他做推拿按摩了。
趙雲軒還經常待在薑老師旁邊,陪他聊天,也注意著免得摔倒了。
咦,薑老師既往都看《三國》、《資治通鑒》,今天怎麼不同了,趙雲軒問道:“薑老師,您對明朝感興趣了,明朝有沒有什麼稀奇事?”
薑老師頓了頓,眼睛看著遠方,好像在回憶什麼。
一會以後,他突然冒出幾個問題,“雲軒,你知道明朝為什麼設錦衣衛嗎?為什麼又有了東廠?為什麼明朝時有倭寇,其它朝代沒有?”
趙雲軒被幾個問題問愣了,撓著頭皮道,“設立錦衣衛、東廠,應該為了明朝皇帝掌握大臣動向便於控製朝政。為什麼明朝時有倭寇,我就不知道了。”
“當年海姍母親也曾突然問我這幾個問題,我想的答案和你差不多,可細想又覺得說不通。原先的封建帝王時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看哪個人不順眼撤了殺了,用不著監視,設立此組織根本就多餘。追究倭寇的動向,也好象莫名其妙出現,又莫名其妙消失。”
薑老師回想起往事。
他的妻子名叫韓玉琴,生於一個比較特殊的家庭。她的家庭在解放後,直至七十年代文化變動中期都受到秘密保護。
薑老師和韓玉琴是大學同學,兩人一起響應國家號召,來到昌臨二中教學。
文化大浩劫後期,韓玉琴的父母親突然死了,房子也充了公。
那段時間韓玉琴的情緒很低落,薑老師對她關心倍至,兩人更加情投意合走到一起。
八十年代韓玉琴父母的問題得到平反,老宅收了回來。韓玉琴不願回去免得傷心,於是和薑老師結婚後紮根在昌臨二中。
後來,薑海姍出生,一家過著快樂的生活。
一九八九年出現了變化。
秋天的一個午後,二中校長帶著昌臨縣副縣等一幫地方官突然來到他們家,還帶著美國代表團的一員,一個高高魁梧、黑頭發黃皮膚的老人。簡單介紹後,他和韓玉琴單獨談了一個多小時的話。
這之後韓玉琴回了一趟北京老宅,然後整個人就變了。滿腹心事還經常提些摸不到邊際的奇怪問題。
終於有一天,韓玉琴離開中國飛往美國。在臨走前,她滿眼通紅說,“士成,我也不願意但還有更重要的事等著我,我必須去處理,對不起你也對不起咱們的姍姍了。”